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一直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特点进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企业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并非完全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而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手段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国外会计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颇有成效的研究,然而我国在这方面刚起步不久,缺少能够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有效成果,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证券市场反应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经济后果学说、有效市场理论、功能锁定假说、无效应假说和机械性假说为理论依据,运用交易量分析法、事件史研究法和横截面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运用交易量分析法时,论文对会计政策变更公告日前后的交易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检验会计政策变更公告是否具有信息含量。结果表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具有信息含量。在运用事件史研究法分析时,论文选取了三个时窗:①会计政策变更公告日前5天到公告日后5天;②公告日前5天到公告日前1天;③公告日到公告日后5天。对这三个时窗下的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变动进行了分析,以检验投资者是否知晓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收益的影响并对此作了充分考虑。结果表明由于上市公司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给企业以前及当期收益的影响进行了披露,投资者意识到了增加收益的会计政策变更给企业盈余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而减少收益的会计政策变更,投资者认为这更反映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因此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在运用横截面分析法进行研究时,本文对变更的自愿性会计政策进行了分类,以检验投资者对存在盈余管理动机与不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的变更会做出何种反应。结果表明,投资者意识到了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的变更对企业盈余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总体来说,投资者在决策时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给公司价值带来的影响作了充分考虑。最后,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优化评价指标,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职能,建立良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者自身素质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