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CIS的居住社区可识别性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意义上的居住社区可识别性,就是与其他居住社区相比较的过程中,不会使自己迷失在相似的海洋中,具有独特的个性。置业者在众多的居住社区中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和找到自己所需求的居住社区。与其他任何居住社区相比,差异性越大,可识别性就越强。广义的说,可识别性除居住区的整体外观,还包括社区功能、社区的整体文化素质,带给置业者的居住理念。可识别性就像品牌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独特的、不可仿冒的。进入其中绝不会有似曾相识之感,或以为进入到别的居住社区。由上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居住社区的可识别性不仅仅是局限在视觉层次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诸如来自居民的感受和对地缘等相关因素的联系。笔者经过众多的文献检索后发现,企业CIS(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这一概念与方法被引入城市建设领域,初步形成了城市形象设计理论CIS(City Identity System)。但有关居住社区的可识别系统却尚未触及,笔者在总结了相关学者的论述后,试探性的提出了居住区可识别性与居住区形象可识别正相关,并提出居住社区的形象可识别理论CIS(Community Identity System)。在此,笔者将“城市形象设计”概念引入居住社区,作为居住社区发展的力量和资源,使我国居住社区的外延式的发展转向内涵式的发展,努力把由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生活、简单居住的居住社区推向艺术型、生态型、形象特色型居住社区。
其他文献
自1899年城市形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起,几代学者以全球不同地区的城镇形态为研究对象,逐渐形成英国Conzen学派、意大利Muratori-Caniggia学派和法国Versailles学派等三大国
本论文是江苏省文化厅立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本论文研究的范围是江苏近代建筑。由于江苏省内各个城市之间的近代建筑发展不平衡,建筑类型也各有侧重,在此条件下,本文突
当代民居保护与改造问题不断升温,在保护原貌和改造两者都须兼顾的情况下最可行的就是形式主义上的改造。但是形式上的保护性改造必须要保证在改造完成之后,建筑本身应该符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城市灾害却屡见不鲜。特别是以地震为代表的城市地质灾害,对城市的安全和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   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存在着不同程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为大众教育”的方针政策下,南昌市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高校以此为发展契机,扩大招生规模。为满足大规模招生的需要,大部分高校选择了在南昌
窗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节能设计的关键。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夏两个极端季节,窗是造成室内恶劣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太阳辐射过量的夏季,单层玻璃无法遮挡热辐射的进入,若
在全球一体化的快速进程中,城市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历史文化遗产也在逐渐消失,城市记忆被一点一点的磨灭。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
随着“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暴露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反对“冰冷设计”的“地域主义”建筑设计思想和实践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成为了当代一个很有意义的理论研究课题。一直以来,“
本论文以非线性思维下的绿色建筑创作方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非线性思维的剖析,论证建筑的非线性特征,并提出一种以非线性思维为根本的FAID生成方法,以实例论证其在绿色建筑创作中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作为“第二课堂”而存在。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图书馆已逐渐由仅供图书存储、借阅的单功能建筑发展为集学习、研究、交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