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蔗糖为原料合成食品级润滑剂基础油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d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级润滑剂在食品和饮料等消费品的加工业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一般的工业润滑剂采用传统的矿物油为基础油,而这些矿物基础油由于精制深度不够,往往含有较多的有毒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欧美等国家广泛采用无毒的、可食用的原料合成食品级润滑剂基础油。   本课题采用蔗糖等为原料合成蔗糖多酯作食品级润滑剂的基础油。具体内容如下:   (1)对油酸蔗糖多酯合成工艺的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油酸甲酯、蔗糖等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无溶剂酯交换反应合成了油酸蔗糖多酯。探讨了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及油酸甲酯与蔗糖的摩尔比对合成蔗糖多酯的收率及酯化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1h,反应温度139.5℃,催化剂用量为2.86%,油酸甲酯与蔗糖的摩尔比为10∶1。在此工艺条件下,油酸蔗糖多酯收率为88.03%,平均酯化度为6.69,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表征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2)对棕榈油蔗糖多酯合成工艺的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棕榈油、蔗糖等为原料,在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催化作用下合成棕榈油蔗糖多酯。考察了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及油糖摩尔比对棕榈油蔗糖多酯收率及酯化度的影响。经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棕桐油与蔗糖摩尔比为14∶1,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6h,催化剂用量3.O%,在此工艺条件下,棕榈油蔗糖多酯收率为87.70%,平均酯化度为6.88。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表征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3)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精制,并对精制后的蔗糖多酯的进行了理化性能和重金属等元素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精制后的蔗糖多酯其各项理化指标基本能达到国家规定的46#食品级润滑剂基础油的用油标准;样品油不含汞、镉、砷等元素,铅、硒、铬的含量远低于相关卫生标准的限量要求,可以用作食品级润滑剂的基础油。
其他文献
  本论文系统研究和表征了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钯系催化剂(Pd/CNTs).该催化剂不经过成型直接用于蒽醌加氢制备双氧水,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作者使用 BET 分析、XRD、TEM 和 XPS
会议
  The production of solar fuels by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major strategies for solving the glob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
会议
  在两种具有相似孔道结构的二维10元环分子筛ZSM-22(TON)和ZSM-23(MTT)上研究了甲醇转化烯烃反应过程.发现未煅烧的HZSM-22与煅烧的样品具有相似的MTO活性;具有更小晶粒尺
会议
中央组织部最近发文,就今冬和明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文件提出了今冬和明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六项主要任务:1.全面加强村和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选准选好村党支部
作为纺织材料,蚕丝虽然具有吸湿性好、保暖性强、易于加工、光泽柔和,舒适性好且能通过印染轻松获得多种颜色等优点,但也存在摩擦强度、屈曲强度差于合成纤维、绢丝材料易生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水污染程度加剧,水质已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生物存活率和产量的瓶颈。在此背景下,高效、节水、高密度、
本文通过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不同部分进行改性,采用SEM、XRD、XPS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光电性能进行测试,探讨碳素材料对DSSCs结构与性能影响规律。主要获得结论如下:在Sol-Gel法制备纳米晶TiO_2薄膜的工艺中,体系中加入水量是影响水解和缩聚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本实验Ti(OC_4H_9)4:H_2O体积比取5:l。
  选择性光催化在光催化合成和降解污染物等领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二氧化钛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没有选择性的光催化剂,调控 TiO2的晶体结构、孔道结构、改变表面化学环境、
会议
浮华的忙碌——领导干部热衷应景活动现象透视□江苏蔡恩泽著名作家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是个空发议论、不干实事的官僚形象,他整天挟着公文包,马不停蹄地赶会场,发表空洞浮华的
  肼硼烷(N2H4BH3)因含氢量高达15.4 wt.%,远远超过美国能源部(DOE)2015年目标值9.0 wt%,极具应用前景[1].采用共还原方法合成了高度分散的粒径约为3 nm的稀土/金属纳米复合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