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基于网络云平台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设计研发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云平台,实现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炎症性肠病管理。为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和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慢性病保健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为全程管理服务主要提供者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和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调查问卷的条目池提供了依据。在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的运行流程和主要服务内容,并形成全程管理云平台框架结构和主要功能的初步构想。通过专家会议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初步拟定的全程管理模式运行流程、服务内容及云平台框架结构和功能模块,正式构建基于云平台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设计研发全程管理云平台。【研究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接受访谈的医师、护士、营养师及医疗行政管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专家对开展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基于云平台的炎症性肠病全程管理模式均持有支持态度,并愿意参与模式构建,提供相应的疾病管理服务。对半结构访谈资料整理归纳,提炼出服务主要提供者视角的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全程管理模式运行流程和主要服务内容。2.问卷调查结果:612名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听说过、使用过“互联网+”全程管理服务的有57.68%、45.75%,有使用意愿的占92.16%;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诊断不同,炎症性肠病患者对“互联网+”全程管理服务使用意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问卷中所列出的各项服务内容需求率均>75%。需求最高的5项内容依次为异常结果反馈与指导、病情反馈及复诊建议、在线查看检验检查结果、电子版健康教育资料、预约诊疗,需求率均>90%。3.模式正式构建结果: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三大组成要素为云平台、患者、医护管理团队,其中患者是模式的核心,云平台是模式运行的媒介,三者之间由患者终端、医护终端通过互联网与云平台的对接,构成闭环。模式以患者健康档案为基础,衔接患者诊前、诊中和诊后各环节,建立了筛查、分诊、治疗、随访和自我管理为一体的闭环服务。模式运行流程:患者由终端进行居家管理、症状监测和自我评估,云平台分析患者健康数据,评价患者健康状况,给出相应反馈,患者和管理团队及时处理,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进行循环往复的闭环管理。4.云平台设计研发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云平台设置患者终端和医护终端,包括移动应用程序、微信、网页平台三个管理渠道。患者端提供医患互动、健康咨询、自我管理支持、健康数据上传、获取检验检查报告和信息支持等服务。医护端支持互动、自动跟踪随访、远测监测和管理、健康干预等功能。【研究结论】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并形成了全程管理云平台框架结构和主要功能的初步构想。通过专家会议法进行修订后,本研究正式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炎症性肠病患者全程管理模式,设计研发了全程管理云平台。为高效、便捷、智能化的炎症性肠病管理提供了发展方向,还可以为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中学英语是语言学科,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较大。所以,中学英语教师有必要
民办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通才教育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大学
近年来,随着国际教育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初任教师,既要适应新的身份,又要适应新的环境,在入职适应期,小学初任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焦虑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发展。然而在之前关于焦虑的研究文献中,研究者大多将研究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焦虑上,对于教师的教学焦虑的关注则较少,尤其是小学初任教师这个群体。为对小学初任教师教学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内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的
本文根据对新药申报的化学药品制剂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相关内容的理解,结合审评工作体会,针对制剂处方工艺的申报资料进行解读和分析。CTD格式申报资料技术评价的核心是
本文围绕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及其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等主题,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