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可溶性Klotho与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rryc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的上升,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会造成不良结局。研究显示,全球一般人群CKD患病率已高达14.3%,中国18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高达10.8%,而在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更高。且CKD的患病率呈现出不同经济地域差距,最近统计研究显示中国乡村地区CKD的患病率高达16.4%。CKD患者在进入透析之前更多的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甚至很多CKD患者在尚未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时就死于CVD。CKD患者常被诊断为存在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且随着肾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升高,是CKD合并CVD和死亡的高风险因素。有研究显示VC在CKD-5期透析患者的患病率高达80~90%,明显高于CKD-3期患者40%的发病率。一项通过对中国CKD患者VC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透析人群总VC患病率为77.4%。而最近一项对151例CKD4-5期非透析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的患病率为73%,其中47%有严重钙化。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非糖尿病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CVC)的发生率达到 70%,提示 VC 在 CKD 患者中普遍存在;而AAC的程度是CKD非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因此早期识别VC并对影响VC的因素及早干预对改善CK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VC是一细胞调控的病理过程,包括许多钙化抑制因素及促成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体内、体外的研究均证实klotho在减轻VC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清可溶性klotho(sklotho)蛋白己被证明具有保护内皮细胞、避免高磷酸盐和氧化应激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阻断由高磷酸盐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转化;还有研究证实sklotho可以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磷酸盐的吸收,从而抑制VC的发生。血清sklotho对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AAC及CVC的预测价值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而关于血清sklotho与CKD患者预后的研究仍存在有争议的观点;并且既往VC与血清sklotho相关性研究多集中在透析患者人群或CKD3-5期患者。CKD1-5期非透析患者人群VC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尤其是对CVC在CKD非透析患者中研究不多。血清sklotho水平在CKD1-5期非透析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VC的关系尚不明确,血清sklotho能否作为CKD非透析患者早期诊断VC及判断其预后发展的生物标志物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CKD1-5期非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研究目的1.观察CKD1-5期非透析患者VC的患病率,探讨血清sklotho与VC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sklotho对VC的预测价值;2.探讨血清sklotho对CKD非透析患者发生急性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及AAC评分增加等不良事件的预后影响。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按照医院ICD-10疾病编码系统,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肾脏科门诊及住院的CKD1-5期非透析患者。纳入标准:1.主要诊断符合ICD-10疾病编码的CKD1-5期诊断标准;2.CKD病史≥6个月。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岁;2.曾行肾移植手术;3.入选时存在严重心脑血管事件;4.存在急性感染情况;5.存在外周血管疾病或心脏瓣膜病。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2.临床资料收集及生化指标检测 收集入选者基线水平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CKD病史时间、吸烟史、饮酒史、服药史等临床资料,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得,必要时通过查询门诊及住院资料并访谈患者进一步证实。所有入选者过夜禁食8~10小时后,于清晨空腹留取血标本及尿液标本。血标本离心后留取血清,-20℃低温冰箱保存。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Cobas,8000)检测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klotho(美国R&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VitD3)水平。留取清洁中段尿l0ml于尿杯中,半小时内送检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3.血管钙化的评估3.1腹主动脉钙化(AAC)检测及钙化程度确定入选者均接受腹部侧位X线平片检查(空腹,仪器:SIEMENS FD-X),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别独立阅片并评分,两位医师对不一致结果重复阅片并取得一致意见后进行统计分析。半定量积分法对患者第1节至第4节腰椎对应的AAC情况进行评分。评分方法:根据腹主动脉前壁和后壁钙化斑块的长度分别给予0-3分的评分(0分:无钙化;1分:钙化范围<1/3的动脉壁长度;2分:钙化范围累及1/3-2/3的动脉壁长度;3分:钙化范围>2/3的动脉壁长度)。根据积分范围确定患者钙化程度:轻度钙化(0<AAC评分<5);中度钙化(5≤AAC评分≤15);重度钙化(AAC评分≥16)。3.2心瓣膜钙化(CVC)检测及钙化程度确定心脏彩超仪器为飞利浦EPIQ7,探头频率2.5~3.5MHZ。由一名有经验的心脏彩超医师评估瓣膜钙化情况;心脏病专家证实了所有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当探及心脏瓣膜处超过1mm的强回声则视为瓣膜钙化;瓣膜钙化定义为主动脉瓣膜、二尖瓣瓣膜或瓣环出现1个或多个>1mm的强回声折射。根据钙化面积分为3个等级:轻度瓣膜钙化:只有一个孤立的区域钙化;中度钙化:有多个区域钙化;重度钙化:钙化广泛而且弥漫性。4.分组标准4.1根据入选者基线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5组Ⅰ组(CKD-1期):eGFR≥90ml/min/1.73m2;Ⅱ组(CKD-2 期):eGFR 60~89 ml/min/1.73m2;Ⅲ组(CKD-3期):eGFR 30~59 ml/min/1.73m2;Ⅳ组(CKD-4 期):eGFR 15~29 ml/min/1.73m2;V组(CKD-5期):eGFR<15 ml/min/1.73m2非透析患者。按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2009)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4.2根据入选者基线血清sklotho水平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分为4组Ⅰ组:sklotho<Q1;Ⅱ组:Q≤sklotho<Q2;Ⅲ组:Q2≤sklotho<Q3;Ⅳ组:sklotho≥Q3。5.随访 对所有入选者按照血清sklotho四分位数分组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年(24月),每月随访一次。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查询门诊及住院病案资料等。随访内容:(1)记录随访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开始肾脏替代治疗;详细记录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月),患者发生多起心血管事件时,只记录第一次事件的时间。(2)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根据病情给予健康指导,常规降压、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治疗。随访终点:全因死亡或者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已完成24个月随访的入选者随访结束后1周内再次腹部侧位平片检查,并进行AAC评分,评估是否为AAC评分增加。AAC增加定义为随访前后两次X线平片检查发生新的钙化或原有AAC评分增加。6.统计分析 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所有假设检验使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双侧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卡方(x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变量间相关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料类型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相关系数、点二系列相关分析等。采用二分类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AAC、CVC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 sklotho 对 AAC 是否发生的预测价值。无不良事件累积生存率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借助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入选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符合入选标准980例,经电话或面谈同意入选本研究的有475例,排除肾移植23例,急性感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87例,严重心脑血管病70例,外周血管病24例。确定271例入选者进入本研究,中间因不能完成相关指标采集而退出20例,最终完成本研究共计251例。包括 CKD-1 期 38 例,CKD-2 期 52 例,CKD-3 期 64 例,CKD-4 期 40 例,CKD-5期非透析57例。其中男158(62.95%)例,女93(37.05%)例。入选者年龄(20~86)岁,中位年龄45(34~61)岁。CKD病史时间:6(3.5~11.5)年。有饮酒史 96(38.25%)例,吸烟史 67(26.69%)例。原发病情况:慢性肾小球肾炎108(43.03%)例,其中44(40.74%)例肾穿刺证实,分别为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FSGS)16(36.36%)例、IgA肾病16(36.36%)例、系膜增生性肾炎12(27.28%)例。糖尿病肾病60(23.90%)例,其中9(15%)例肾穿刺证实。肾病综合征36(14.34%)例,有30(83.33%)例肾穿刺,其中膜性肾病17(56.67%)例、微小病变肾病6(20%)例、系膜增生性肾炎3(10%)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FSGS)4(13.33%)例。高血压肾损害22(8.76%)例,其中3(13.64%)例肾穿刺证实。间质性肾炎8(3.19%)例,其中6(75%)例肾穿刺证实,多囊肾病7(2.79%)例,其它原因10(3.98%)例。共有146(58.17%)例入选者服用降压药物,CKD1-5期服用降压药的例数分别为 9(23.68%)例、14(26.92%)例、39(60.94%)例、37(92.50%)例、47(82.46%)例。有118(47.01%)例入选者服用含钙磷结合剂,CKD1-5期服用含钙磷结合剂的例数分别为10(26.32%)例、12(23.08%)例、28(43.75%)例、27(67.50%)例、41(71.93%)例。有100(39.84%)例患者服用活性维生素D,CKD1-5期服用活性维生素D的例数分别为2(5.26%)例、4(7.69%)例、32(50%)例、27(67.50%)例、35(61.40%)例。有87(36.66%)例入选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CKD1-5期使用EP0的比例分别为0(0%)例、2(3.85%)例、18(28.13%)例、18(45%)例、49(85.9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eGFR分组的各组血清sklotho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组间比较,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Ⅱ、Ⅲ、Ⅳ、Ⅴ组血清sklotho水平显著低于Ⅰ组,差异具有这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组之间血清sklotho水平没有差异(P>0.05)。2.基线水平按eGFR分组的各组AAC和CVC患病率情况251例入选者共有54(21.51%)例存在AAC。CKD1-5期AAC患病率分别为5.26%、7.69%、20.31%、27.50%、42.11%。组间比较,经过 Bonferroni 校正后,CKD-5 期 AAC 的患病率高于 CKD1、2 期(P<0.05)。独立样本 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CKD-5期AAC评分明显高于CKD1-3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选者共有52(20.72%)例存在CVC。CKD1-5期CVC患病率分别为2.63%、11.54%、16.63%、30.00%、40.35%。组间比较,经过 Bonferroni 校正后,CKD-5期CVC的患病率显著高于CKD1-3期,CKD-4期CVC患病率高于CKD-1期(P<0.05)。3.血清sklotho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3.1与连续变量之间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sklotho与年龄(r=-0.562,P<0.001)、CKD病史时间(r=-0.497,P<0.001)、BMI(r=-0.128,P=0.042)、FGF23(r=-0.898,P<0.001)、血尿酸(r=-0.557,P<0.001)、血磷(r=-0.669,P<0.001)、ALP(r=-0.221,P<0.001)、Hcy(r=-0.264,P<0.001)、iPTH(r=-0.777,P<0.001)、甘油三脂(r=-0.135,P=0.032)、CRP(r=-0.243,P<0.001)呈负相关关系;与eGFR(r=0.824,P<0.001)、HCT(r=0.621,P<0.001)、Hb(r=-0.699,P<0.001)、血钙(r=0.607,P<0.001)、1,25(OH)2-VitD3(r=0.598,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尿ACR(r=-0.031,P=0.628)、白蛋白(r=-0.112,P=0.077)、总胆固醇(r=-0.026,P=0.681)没有相关关系。3.2与二分类变量之间点二系列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sklotho与性别没有相关关系(r=-0.043,P=0.502);与饮酒史(r=-0.269,P<0.001)、吸烟史(r=0.269,P<0.001)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服用降压药(r=-0.0505,P<0.001)、服用含钙磷结合剂(r=-0.P<0.001)、服用活性维生素D(r=-0.515,P<0.001)、使用EP0(r=-0.667,P<0.001)等存在负相关关系;与 AAC(r=-0.303,P<0.001)及CVC(r=-0.301,P<0.001)存在负相关关系。3.3与等级变量秩相关分析结果血清 sKlotho 与 AAC(r=-0.330,P<0.001)和 CVC(r=-0.301,P<0.001)的严重程度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4.基线水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AC及CVC是否发生的因素将AAC的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经过单因素筛查后,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影响后,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7,95%C1:1.029~1.126,P=0.001)、糖尿病肾病(OR:127.639,95%CI:27.603~590.128,P<0.001)、FGF23(OR:2.045,95%CI:1.988~7.999,P=0.015)、血磷(OR:3.615,95%CI:1.227~10.649,P=0.020)是 AAC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 sklotho(OR:0.856,95%CI:0.761~0.962,P=0.009)是AAC发生的保护因素。将CVC的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经过单因素筛查后,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影响后,血清sKlotho(OR:1.003,95%CI:0.998~1.008,P=0.282)对CVC发生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年龄(OR:1.123,95%CI:1.081~1.666,P<0.001)、糖尿病肾病(OR:9.580,95%CI:3.979~23.063,P<0.001)、CRP(OR:1.032,95%CI:1.001~1.085,P=0.021)是CV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基线水平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AC及CVC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将AAC及CVC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作为因变量,经过单因素筛查后,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影响后,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只有糖尿病肾病是影响AAC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中、重度AAC的可能性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17.5%(OR:0.175,95%CI:0.005~0.806,P=0.033)。糖尿病肾病也同时是 CVC 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中、重度CVC钙化的可能性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 18.5%(OR:0.185,95%CI:0.013~0.241,P=0.002)。6.ROC曲线分析血清sklotho对AAC的诊断价值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显示血清 sklotho 诊断 AAC的 AUC 为 0.712(95%CI:0.638~0.787,P<0.001),截点值为 588pg/ml(约登指数最大的为0.331,对应的临界值为588pg/ml),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59.42%。7.按血清sklotho四分位数分组及其随访结果7.1按照sklotho四分位数分组结果 Ⅰ组(sklotho<416pg/ml)62例;Ⅱ组:(416pg/ml ≤sklotho<568pg/ml)61 例;Ⅲ 组(568pg/ml ≤sklotho<746 pg/ml)65例;Ⅳ组(sklotho≥746 pg/ml)63例。最后随访结束时间为2019年1月。共有15(5.97%)例入选者因需要肾脏替代治疗(10例血液透析,5例腹膜透析)终止随访,16(6.37%)例患者发生非致死性急性心血管事件,并继续随访至24月。本研究随访期间出现6例失访病例,未发生全因死亡病例。随访结束后1周内完成第二次腹部平片检查并评分,有32(12.75%)例(其中新发钙化9例,原有钙化评分加重23例)入选者在随访结束后AAC评分增加。Ⅰ、Ⅱ、ⅢI、Ⅳ组发生急性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例数分别为9(14.52%)例、4(6.56%)例、2(3.08%)例、1(1.59%)例,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出现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例数分别为 Ⅰ组 14(22.58%)例、Ⅱ组 1(1.64%)例、Ⅲ组0(0%)例、Ⅳ组0(0%)例。Ⅰ组显著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C评分增加例数分别为Ⅰ 组20(32.26%)例、Ⅱ组7(11.48%)例、Ⅲ组4(6.15%)例、Ⅳ组 1(1.5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经过Bonferroni校正后,Ⅰ组发生AAC评分增加例数显著高于Ⅱ、Ⅲ、Ⅳ组(P<0.05)。7.2随访2年结束对AAC评分增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结束,剔除失访6例、开始肾脏替代治疗15例后,剩余230例入选者再次腹部X线检查行AAC评分。按AAC评分有无增加分为2组:AAC评分无增加组(n=198)和AAC评分增加组(n=32)。经过基线水平单因素筛查后,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影响后,sklotho(OR:0.892,95%CI:0.886~0.999,P=0.023)是预测 CKD 非透析患者 2 年内AAC评分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7.3基线血清sklotho水平对预测2年内AAC评分是否增加的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血清sklotho诊断AAC评分增加的AUC为0.778(95%CI:0.697~0.859,P<0.001),截点值为471.5pg/ml(约登指数最大的为0.534,对应的临界值为471.5pg/ml),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72.15%。7.4不良事件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随访期间发生的急性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作为复合不良事件,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无不良事件的平均生存时间Ⅰ组(sklotho<416pg/ml)为 21.25±0.63 月,低于 Ⅱ组 23.73±0.14 月、Ⅲ组 24 月、Ⅳ组 23.93±0.09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x2=41.716,P<0.001)。7.5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筛查的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24,95%CI:1.002~1.046,P=0.032)、血清sklotho(HR:0.993,95%CI:0.987~0.999,P=0.023)是CKD非透析患者发生急性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1.CKD非透析患者早期即存在VC,CKD-5期VC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显著高于CKD1-3期;血清sklotho与eGFR成正相关关系,与AAC及CVC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2.血清sklotho是CKD非透析患者发生AAC的保护因素,对AAC的发生有一定预测诊断价值,也是2年内AAC进展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对AAC的严重程度无影响;对CVC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均无影响。3.低水平血清sklotho具有较高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血清sklotho是CKD非透析患者发生急性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因子,维持较高水平血清sklotho可能改善CKD非诱析患者的不良预后。
其他文献
近日读易劳逸著《流产的革命》(The AbortiVe Revolution)一书,发现作者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作者从政治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国民党当政时期的
针对目前5G外场测试频现的速率低下问题,本文对5G速率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梳理出了系统的速率问题排查、优化流程,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解决影响5G速率的问题,实现5G网络的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解决信息存储和安全备份为主要矛盾的信息存储时代。文章主要就信息存储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做出阐述,并对信息存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个
齐鲍氏钟为传世铜器,铭中“好”的上字一直被释读为“攴”。从字形分析它当是“攸”的省写,从辞例看,表示钟声攸长美好。
利用主观逻辑对网格中实体的信任关系进行建模和推理,给出了带遗忘因子的信任量化公式,在推荐信任合成中对主观逻辑中的证据合成算子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基于主观逻辑
针对贝叶斯概率预报模型(Bayesian processor of forecasts,BPF)中输入数据的正态转换问题,探讨了Meta-Gaussian模型(MG)和Box-Cox变换(BC)对BPF模型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MG和BC分
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形设计已进入了个性表现和计算机绘图时代,使得图形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各种风格的图形创意纷至踏来,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典型形式,在遵
本文引入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结合对7名博士后的访谈,深入剖析博士后角色冲突现象。从理论上看,博士后角色本质上是一种学术性角色,其冲突分为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个体
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现有布粮器的偏载、料流与传动支座干涉、布料不均而自动分级的斜进料动力型布粮器(以下简称布粮器)的研制。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的类型、特点、机理和主要效果,为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5个区县113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