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迅速推进的热潮中,关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研究一直落后于政府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实践推进。业界的研究仅限于部分银行的离岸银行业务和人民币清算行试点;学界的研究则停留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其他改革顺序的争辩以及政策呼吁的层面,对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具体理论依据和可实现的战略目标缺乏深入的论述,并过于关注离岸市场的风险,甚至出现了是否要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争论。同时,除了对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有深入研究之外,并没有较完整的框架将对潜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进行战略布局,具体规划路径也没有落地。货币依赖理论为这一研究困局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全球经济高度金融化的21世纪,国家利益形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金融化趋向,金融与货币体系的运行与变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对一国货币离岸市场的讨论无法脱离该货币国际化的背景,而货币的内在经济属性不太可能足以保证其广泛的国际使用,政治因素对其有重大影响,货币的国际化必然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离岸金融市场即使在形成初期是经济内生性的,也会在中后期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与货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相关联,受到母国与目标国政治经济互动的影响,从而具有政治属性,体现为母国主动培育货币依赖的过程。笔者尝试从当代金融资本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离岸金融市场如何培育货币依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支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当前美元本位制下,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从中长期来看,即是要通过金融资本全球化的途径,逐步培育欧亚大陆对人民币的货币依赖,从而脱离美元霸权。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短期内,中国资本管制的放开程度及速度,以及汇率制度的调整,都面临诸多现实障碍,导致私人部门的计价(定价)职能和金融资产投资职能难以获得推进。在以美元为枢纽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通过形成以人民币资产为交易标的国际资本市场,即人民币离岸市场,从培育人民币的贸易计价职能过渡到培育金融计价职能,是培育对人民币依赖的关键。作为后发国家,人民币离岸市场更多地体现出政府主导的外生推动性而非市场内生性。因此,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战略支点国以构建战略布局,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挥作用的关键。在货币依赖理论看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必然表现出相互依赖性的特征;同时,在金融资本全球化时期,按照地理分布进行金融合作的现实意义已逐步弱化,人民币离岸市场更可能地表现为金融体系的层级性。另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离岸金融市场由于税收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空前的抵制情绪以及更严厉的监管措施,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布局势必需要"非簿记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战略支点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尤其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需要依据定量的、整体的评价指标。当前对于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布局的研究,大都属于定性讨论,缺乏量化研究,难以对政府和市场的实际活动提供指导。在上述三大特征的约束条件下,可以通过公开数据,对相关政治经济约束进行赋值,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潜在的战略支点国家(地区)进行评估排序,编制成指数,即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支点指数(ROMSSI),使对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支点的讨论更具可操作性。首先,通过设置战略支点国自身的战略资源、政府独立性、国家金融力量等12个变量,以及战略支点国与中国的政治外交关系、货币金融关系等4个变量,共计16个变量反映相互依赖性。2015年的数据结果表明,英国是全球目前最具政治经济优势的离岸人民币东道国,当之无愧领衔欧洲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根据英国退欧的谈判进程对欧洲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轮辐模型有所修正,适时提高德国的战略地位,将中德之间的金融合作提上日程,建立英国、德国双中心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布局。其次,进一步考虑金融层级性对ROMSSI的影响,利用伦敦金融城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并设定包含中国与各国的双边贸易额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情况等在内的"中国经济因素"这一子指标体系完善ROMSSI的编制。2015年的数据结果表明,中国香港从26位跃至第1位,新加坡排名也从24位跃升至第7位,说明两者在相互依赖性方面的可靠性明显弱于金融层级性。而亚洲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战略作用,是向东南亚和中西亚输出人民币的金融服务功能,应将重点放在吸引这些国家(地区)的企业和政府进行人民币融资和发行人民币债券上,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投融资工具和金融服务,逐步实现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定价。从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金融计价功能的目标来看,亚洲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政策核心更应该向新加坡倾斜。在全球化进程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下,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布局能与"一带一路"战略很好地契合。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上,中国金融机构是人民币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战略支点国设立分支机构并打造人民币金融产品链,是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布局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跨国金融集团,构建"政治—金融联合体",有助于进一步培育对人民币的依赖。同时,改善港澳地区的跨境支付清算机制、加快境内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也是重要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