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的主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过程。
其间有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经历着相似的历程,这些相似的演变历程反映了翻译的种种困难与矛盾,揭示了与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而又超越不同语言和文化系统差别的翻译的本质问题和基本规律。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自从有了翻译活动,翻译理论也就沿着各自的轨迹,逐步发展成熟,形成了今天各具特色的中西翻译理论。中西翻译传统尽管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思想背景,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相似。实际上可以说,中西间的彼此相似多于彼此相异。中国大规模的翻译活动是以佛教经典的翻译开始的;西方始于《七十子希腊文本》(Septuagint)的《圣经》翻译。在这些宗教经典的翻译历史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关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的研究。尽管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在内容、时间、语言和社会历史背景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由这些宗教经典的翻译而形成的翻译方法却显示出极大的相似性,期间有关翻译理论的争论过程和涉及的内容方面也蕴涵着相通性。
在当今“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大潮流下,本文从佛经与圣经翻译概况归纳出中西翻译策略的相似性即共性的东西以便更好地发扬光大,把握中西翻技巧的命脉,以期能对中国翻译方法系统化和理论化,使之成为相对完整的翻译策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