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人纤溶酶原的第五个环状结构域(Plasminogen kringle5,K5),是1997年Cao等发现的一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望被开发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携带人K5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考察其在体内外的表达性能,以基因治疗的方式观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本文采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了分泌型人K5基因,构建并制备了重组pK5真核表达质粒;对其含量、纯度、超螺旋结构比例、目的基因和载体特征、稳定性、残留有机溶剂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采用免疫印迹、ELISA和RT-PCR等三种方法对其在体内和体外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考察;比较了以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体内电穿孔四种不同方式给药后该质粒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效果;继续以体内电穿孔方式给药,通过肿瘤体积、抑瘤率、荷瘤小鼠存活率等方面对该质粒抗肿瘤作用进一步研究,并从病理水平对其抑瘤机制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重组pK5质粒含有正确的K5基因序列;理化性质检测结果符合SFDA对人药用质粒的质量要求;RT-PCR和免疫印迹结果发现该质粒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ELISA测定转染48小时后的Hela细胞培养上清中K5蛋白浓度可达到109ng/ml,而体内电穿孔单次给药(25gg)48小时后肌肉组织中K5蛋白浓度为264ng/ml;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和体内电穿孔四种不同方式给药均对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但只有体内电穿孔与阴性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体内电穿孔方式给药进一步治疗小鼠Lewis肺癌,给药剂量为50μg、25μg和12.5μg时抑瘤率分别为60.2%、41.2%和36.4%,各给药组小鼠瘤重与空质粒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各给药组与空质粒组相比,荷瘤小鼠存活时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肿瘤组织HE染色、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低而细胞凋亡数目比对照组多。 该研究中的结果和数据提示,本文成功构建并制备了高质量的重组pK5质粒;该质粒能够高效分泌表达K5蛋白;体内电穿孔给药与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相比具有较好的抑瘤效果;用重组pK5质粒以体内电穿孔的方式进行基因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小鼠Lewis肺癌微血管和肿瘤的快速生长并能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其抗肿瘤作用与K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有关。用重组pK5质粒进行基因治疗为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