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与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近100多年来,尤其是二战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植物对气候条件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它们能反映环境因素中极微小的变化。时空上水热分布的变化影响了陆地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落叶等物候现象出现的时间,对已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植物物候对气候的响应,可以为植物学工作提供科学资料,为农林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北部边缘,地处长白山与华北两大植物区系过渡带,针叶林和阔叶林、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皆有分布,森林植被的季节特征明显,基于此地的植物物候研究有很重要意义。论文收集了桓仁满族自治县1980---2004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利用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木本植物选用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Moench)、杏(Armeniaca vulgaris),草本植物选用车前草(Plantain)、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对植物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影响植物物候期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气温,随气温升高,植物生长季延长。木本植物生长季延长相对草本植物表现显著,尤以春季物候期提前为主。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与春季气温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而与冬季气温几乎没有显著相关性。’
气候变化导致植物的物候期发生变化,在生产中应根据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体安排农、林业生产和生活。同时,做好气象气候的预测预报,对指导农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