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高等学校扩招以来,众多高校纷纷通过扩建或择址另建校园,来满足大量新增学生的入学需求。新校园的建设工期往往比较短,校园规模又比较大,早期的校园规划可能无法顾及各个方面,新校园建成后需要系统而实际的调查研究进行总结评价,以便于及时解决校园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而纠正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失误或为其他校园的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因此,校园使用后的评价研究成为改善校园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往高校校园评价内容多以校园意象调查和景观设计评价为主,且以定性评价研究居多,而对校园的空间认知研究以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比较缺乏。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测量、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等手段,选取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和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校园规划设计下的空间认知情况进行评价,并就校园设计对空间认知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为了获取在校生对校园空间的认知数据,本文采用认知地图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获得两所学校在校生的认知草图。然后,制定认知地图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将空间基本元素划分为标志物、结点、路段、区块四种类型,分别对空间元素中的标志物、结点、路段进行分类统计,制作校园公众认地图;确定校园元素组合之间空间关系的判断依据,按照空间关系中的拓扑关系、方位关系、顺序关系对认知地图中空间元素的空间关系表达进行判断,总结易错空间关系类型和区域,并从校园规划设计角度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分别对个人因素和校园规划设计因素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因子做出分析,由认知地图评价获得的空间元素提及率数据、问卷调查获得的个人属性数据、地图量算和实地测量的校园建筑和道路数据作为数据源,运用SPSS Modeler软件对数据源进行决策树分类建模,得到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本文关于个人属性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分析,得出学生在校生活时间长短是影响元素认知提及率的最重要因素,年龄、性别等属性没有表现出较大影响差异的结论;关于校园设计对空间元素认知提及率的影响因子分析,得出校园建筑的功能和占地面积是影响标志物(校园建筑)空间认知的重要因素,校园道路的宽度等级和弯曲程度是影响道路认知的重要因素。本文为认知地图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指标分类方法,空间关系的判断使认知地图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更加丰富,提出定量化指标分析校园设计对空间认知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对于校园设计的评价以及对于校园环境的改善和空间认知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