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段社会创造性倾向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l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高段社会创造性是指在社会各项活动中和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出的的创造性,这可以解释为个体以特别的、新颖的、有效且合适的方式提出问题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本次研究小学生社会创造性采用的的分段研究方式,对提升小学生高段的社会创造性发展进程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小学生高段的社会创造性倾向的总体情况和特点,可以为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小学生整体的社会创造性倾向状况和中学生或者成年人的社会创造性的比较研究提供先行一步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以328名五、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者,选用现有的《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为测量工具,采用问卷法对小学生高段社会创造性倾向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高段总体的社会创造性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比较高,这一部分的人数比例约占88.4%,六项生活各维度的测量结果分析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得知,小学生高段社会交往能力整体的品质最高,主动尽责性、坚毅进取性的品质较高,出众性、问题解决能力较低,威信和同伴影响力的品质最低。2.性别对小学生高段社会创造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明显,年级对社会创造性的影响也不明显。年纪与性别无交互作用。通过对数据相关性分析和讨论,学生受到来自同伴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的培养的影响很重要,提出提升小学生高段社会创造性的策略包括:对认知能力的正确引导,对同伴关系的改善,改善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师领导方式向民主型方向改变,学校以及社会氛围逐渐向宽松方向形成等策略。
其他文献
沟通能力是指沟通者用适当的形式编码欲传达的信息,视需要调整内容,监控信息是否成功传递出去并被沟通伙伴接收和理解的能力。沟通能力是保证特殊儿童融入社会的关键。然而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乡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维度,乡村教育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既有的研究从全方面多角度地展开,如研究学科多样,有教育学
随着世界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营口市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之中。众所周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资源,而人才资源的形成依赖于高水平的旅游职业教育。因此
法律硕士(JM)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教育,是中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主要渠道。从1996年实现首批招生至今,历经10余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形成了自身的基本框架和制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