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消化道酶活和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竹鼠消化道为出发点,用较常用的生化技术,从酶活和微生物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为以后科学地养殖竹鼠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竹鼠的繁殖率和生长率,进而扩大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竹鼠消化道中特殊的微生物和消化酶于实际生产中,最终造福人类。   第一部分:竹鼠消化道酶活的测定   结果表明,同一种酶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活力相差较大,同一部位的不同酶活力也不尽相同。竹鼠消化道各段蛋白酶活性不同,但均很低,说明竹鼠消化蛋白质的能力较差,因此在人工喂养时应对含蛋白质类饲料进行控制,否则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滤纸酶活性不同,但也偏低,说明虽然纤维素性食物是竹鼠的主粮,但并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所有种类的纤维素,消化某些纤维素的能力较差,因此在人工喂养时应注意对含纤维素的食物选择性的饲喂,否则不但不能提高产量,反而会减产。   第二部分:竹鼠消化道纤维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力研究   竹鼠十二指肠、空回肠、盲结肠的食糜和内壁刮取物富集培养结束后,在初筛培养基上经过反复划线分离,共得到23株单菌落,并接入斜面种子培养基保存。将保藏菌株点种于刚果红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结束后测透明圈直径,经过比较,选取直径大的菌株进行下一步的复筛,共得到12株透明圈直径相对较大的菌株,采用摇瓶发酵培养基进一步选出酶活最高的菌株共3株,其中菌株A来自回肠,B和C来自盲肠。   菌株A在39℃时酶活力较高,为其产酶的最适温度。B在34~39℃时酶活力较高,变化不大,其中39℃为其产酶的最适温度,C在34~44℃时酶活力较高,变化也不大,且44℃为其产酶的最适温度,此时的酶活力达到了36.9U,而34℃时也达到了很高的35.8U。   三株菌在32h时产酶量逐渐增大,其中40~48h时产酶量增加的非常明显,48h时酶活力最高,其中C的最高酶活力达到了30.8U,48h之后三株菌的产酶能力都普遍逐渐降低。   第三部分:竹鼠消化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竹鼠消化道十二指肠与结肠的同源性最高,达67.8%,与盲肠的同源性也比较高,可达60.9%。空肠与盲肠的相似系数达52.6%,但与结肠的同源性较低,仅为37.8%,回肠与盲肠结肠同源性较高,分别为54.5%和60.1%,盲肠与结肠同源性最高可达66.8%。盲肠与其他部位的相似系数普遍较高,说明竹鼠消化道盲肠部位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与其他部位的联系最紧密,而结肠与其他部位的相似系数也普遍较高,应该是与内容物的消化过程有关--消化道前端部分的微生物随着内容物的运动也来到了结肠部位,而空肠的普遍较低,说明与其他部位相比比较特殊,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其他文献
草捆是目前草产品加工领域的主要产品,但其在贮藏过程中极易发霉变质,严重制约着草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草捆的防霉已成为草捆安全贮藏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本课题以载铬纳米壳聚糖(Chitosan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chromium ions,CNP-Cr)为试验材料,以杜长大肥育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CNP-Cr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