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梅山文化圈民间信仰研究 ——基于湘中木雕神像与发愿文的考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学位
作为官方主流媒体每年在元旦定点发布的政治理论宣言,《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是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典型政治话语。70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是记录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变革者。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话语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直至2002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才首次进入国外汉学家的学术视野,国内研究起步更晚,成果比较零散,未见
论文以中央苏区为研究中心,采用艺术传播学理论路径考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艺术发展史,力图阐释我国1927-1937年间革命艺术活动在闽赣边境乡土社会进行传播时所遭遇的历史问题、所形成的苏区模式及其特征与影响,尝试为革命艺术研究、苏区文化研究和艺术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开拓新的途径。论文主体含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分三个篇章展开论述。第一章通过对我国革命艺术传播的历史演进做全景式的回溯与评述,再现
学位
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以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释放高等教育发展活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政府、高校、社会的良性互动与有效协作。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综合改革任务的关键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政府是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政治主体,在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中具有关
学位
学位
走向科学是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在教育研究科学化进程中不容忽视主客二分、方法主义和功利主义等问题。教育研究终究会受到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语言环境的影响,哲学解释学可以开放教育研究视域,是弥补教育研究科学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积极力量。哲学解释学应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在于:恢复前见概念,有利于理解教育研究的经验传统;突出理解与表达,有利于显现教育研究主体的创造性;倡导视域融合,有利于明晰教育研究的对话辩证方法
学位
“依法治国”是当前的重要战略议题。中国的发展,始终坚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4年10月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十九大又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建国方略之一。强调法治中国建设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更将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定位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完备的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