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各种影响制度和组织形式变迁的因素都处于变化之中,农业发展也不例外。农业生产要素以及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及价格形成因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专业化和分工进一步加深。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现实却是,我国农业的市场化进程缓慢,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应用有限,农民的收入长期徘徊不前。这一系列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在于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自身效益低与社会效益高之间的矛盾、农产品产供销脱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加深,然而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快速发展,而农业组织形式等生产方式无法与之相适应,阻碍了农业进步和发展。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势在必行,其根本途径在于实现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户制向现代农场制的转变。本文共由十章构成:1.绪论。分析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不足、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2.我国农场制及农业经营体制的历史变迁。本章以改革开放为分界,主要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农场制和农业经营体制及其绩效,着重对90年代以后出现的对双层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3.我国农业的现状及问题。本章主要揭示了农业自身的特征,包括准公共产品特性、外部性、综合性、弱质性,分析了农业现阶段存在主要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户制的落后。4.构建现代农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本章主要对现代农场制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经济环境、二元结构、解决农业诸多矛盾和完善承包经营方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说明了构建现代农场制的依据,最后分析了现代农场制的实现模式。5.发展农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本章分析了国外发达的发展农场制的路径及其所采取的支持政策。主要选取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四个国家作为样本,并得出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6.我国农场式经营的案例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发展农场制较为成功地区的做法。主要选取了重庆麒麟村和山东寿光市两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并总结其发展农场式经营成功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7.我国农场制实现形式的比较分析。本章把农业微观组织形式划分为“农户+专业组织”型、“公司+农户”型、社区合作组织、股份合作企业等四种类型,通过结构性维度、关联性维度、组织形式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分析。8.构建我国现代农场制的总体思路。本章在前面章节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构建我国农场制提出了要实现的目标、应该遵循的原则、推进步骤,并提出从土地经营规模化、规模经营全产业链一体化方向构建现代农场制的经营方式。9.构建我国现代农场制发展的财政政策。本章是在上一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财政政策支农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财政支出政策的改进措施;研究提出我国财政应该对现代农场制条件下的农业企业进行投资参股,变财政资金为财政资本,重点参股投资农场制特点的农业项目;研究政策性金融与财政的关系,提出政策性金融支持现代农场制构建的投资范围。10.构建我国农场制的其他政策配合。本章主要研究内容构建我国农场制的其他政策配合包括,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深化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