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系统跨工具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x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跨系统跨工具条件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学生迁移能力和计算机学习态度及使用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情况。本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以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初中七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分别评估学生在三组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下的教学效果、迁移能力和计算机态度及使用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情况。这三组软硬件环境指的是相同硬件配置、不同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相同硬件配置、相同操作系统和不同品牌的同质工具软件,普通PC机和龙芯计算机。由于整个研究项目的实验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本文仅针对目前已经完成的实验内容和数据做统计分析,其余部分将在课题报告中完整呈现。根据现有阶段性的实验结果分析发现:(1)学生使用相同硬件配置、不同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的计算机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学生使用龙芯计算机和使用普通PC机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部分学生使用相同硬件配置、不同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的计算机在学习迁移能力上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部分学生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部分学生使用相同硬件配置、相同操作系统(Windows XP)和不同品牌工具软件的计算机在学习迁移能力上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部分学生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部分学生使用龙芯计算机与使用普通PC机在学习迁移能力上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部分学生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6)学生使用相同硬件配置、不同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的计算机在计算机态度及使用行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7)部分学生使用龙芯计算机与使用普通PC机在计算机态度及使用行为方面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部分学生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战后美国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经三个时期,都是源于美国政府针对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抉择。   1946年《富布赖特法》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国际
教育实习模式研究一直是教师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教育实习评价体制、实习基地等方面
美国女子学院自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以来,在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美国社会输送了一批批知识女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历了孕育、成长、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