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因果理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sou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因果是康德整个《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之一。康德对因果理论极为重视一是因为探寻因果是西方科学的传统;二是因为休谟对因果理论的摧毁性的批判。休谟对因果理论的根基进行了摧毁性地批判,把它最终归结为心理的习惯性联想,对因果关系的基础作了心理主义的解释。显而易见,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康德曾在一段时期内对因果关系深信不疑,但在受到休谟的启示后,他的独断论的迷梦被打破,从而开始了对因果理论的重新构建,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因果理论体系。  本文是从三个方面对康德的因果理论作一梳理。第一部分探讨了康德因果理论的理论渊源。首先是古希腊大哲亚里士多德的因果理论对康德产生了很大影响,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的辩证法思想对康德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其次是文艺复兴时期因果理论以及牛顿的物理学因果理论也对康德产生了影响。最后是休谟,休谟对康德的影响,个人认为主要在思维方式上。休谟提出了问题,触及到了问题的根本,但却作出了不正确地解释。康德接过了这一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本为第二部分较为深入细致地剖析了康德的因果理论。康德重构了因果理论,首先他提出了因果关系的先天根据何在这一问题,与以前不同的是他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这是他的独到之处。而纯物理学的问题即先天综合判断的问题,他认为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解决了因果关系的问题。他认为我们的先天十二范畴规整后天的感性材料,就可以解决因果关系的根基问题,科学知识的大厦就有了牢固的根基。这些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范畴先验演绎和图式论思想之中。同时他又提出了自由因果与实践理性因果理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因果理论的体系。然而十分不幸的是,康德把十二范畴看作先天的、主体先天具有的。没有真正认识到范畴(认识)与人类实践的关系,其理论是灰色的,没有回到常青的生命之基(实践)上来(邓晓芒语)。而正是这一缺陷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哲学家包括非理性主义者叔本华、海德格尔以及科技哲学家海森堡、波恩、艾耶尔等都试图从不同方向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然而他们都象康德一样没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到了这一点,把认识的来源归结到实践中,把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因果关系问题,真正找到科学知识大厦的牢固根基。
其他文献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实践哲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在时代的新课题下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认识,为整个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
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三家所蕴涵的死亡智慧,运用系统比较分析的方法,着重于对三家生死观、超越观和丧葬观的分析比较,落脚于传统死亡智慧对当代死亡教育的现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经济正义日益成为社会正义主题时,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安排和制度设计,产权对维护人的生存要求无疑是基础性的。对产权内含人的基本权利要求的伦理价值观,中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