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次测定早期妊娠妇女尿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相关蛋白(hCGRP)的比值(I-hCG/hCGRP)在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6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先兆流产妇女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兆流产组),末次月经日期明确,妊娠5~7周,B型超声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妇科检查排除外阴、阴道及宫颈病变引起的阴道流血;同时选取同期产科门诊就诊并欲预知胚胎远期存活力、末次月经日期明确、妊娠5~7周的正常早孕妇女12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既往无习惯性流产史,无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年龄21~35岁,排除严重的心脏、肾脏、肝脏、血液及内分泌疾病,排除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并排除多胎妊娠、卵巢肿瘤以及通过辅助生育技术妊娠者,患者知情同意,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孕产史、自然流产史、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室温下留取5ml清洁中段尿,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I-hCG/hCGRP的比值,通过InExscreen检测试剂盒来完成检测,试剂盒标签内有印刷好的彩色阶梯强度,通过比色法对比A和B两窗口内两条测试线T(testline)的强烈程度(以0~10表示),当A和B两窗口只有两条控制线C(controlline)显现,而无测试线T显现,记为阴性;当A窗测试线T颜色比B窗颜色浅或者两窗口显色相当即A≤B,记为阳性1:当A窗测试线T颜色比B窗颜色深即.A>B,记为阳性2。同时依据A窗口的测试强度,推测尿I-hCG的含量(1~5级,半定量法),以辅助临床诊断,记录结果。告知其定期产前查体,通过门诊复诊、电话回访以及本院住院病人信息检索这些方法,随访孕期情况直至妊娠终止,记录有无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信息。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有效病例及一般资料
先兆流产组患者107例,失访6例,可供分析的有效病例为101例;正常对照组妊娠妇女122例,失访14例,可供分析的有效病例为108例。两组年龄、孕次及产次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2.i-hCG/hCGRP测定结果
先兆流产组阳性2和阳性1的例数分别为36例和65例,阳性2所占比率为35.64%;正常对照组阳性2和阳性1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92例,阳性2所占比率为14.81%。两组阳性2所占比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i-hCG的含量在先兆流产组和正常对照组级别1~4分布的例数分别为6例、34例、59例、2例和0例、29例、69例、10例。先兆流产组尿i-hCG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妊娠结局
先兆流产组101例患者中,21例妊娠失败,其中15例于就诊后的5天至5周发生了难免流产,6例发生了稽留流产,正常对照组无流产患者,先兆流产组的流产率为20.79%,高于正常对照组。80例先兆流产.妊娠继续组患者中,2例早产、1例并发子痫前期、3例并发胎盘早剥、74例足月正常分娩;108例正常对照组妇女中,5例早产、7例并发子痫前期、1例并发胎盘早剥、95例足月正常分娩。先兆流产-妊娠继续组与正常对照组妊娠结局中早产、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和正常足月产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4.i-hCG/hCGRP测定结果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阳性2预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的灵敏度(Se)为100%,特异度(Sp)为81.25%,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58.33%,诊断指数(diagnosisindex,DI)为181.25%,Youden指数(Youdensindex,γ)为0.8125。
结论:
单次测定尿i-hCG/hCGRP比值,在妊娠5~7周就能较准确的预测先兆流产的妊娠结局。阳性2预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的灵敏度(Se)为100%,特异度(Sp)为81.25%,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58.33%,诊断指数(diagnosisindex,DI)为181.25%,Youden指数(Youdensindex,γ)为0.8125。如果比值结果为阳性1(即A≤B),提示继续妊娠的可能性大,随机尿不影响对妊娠结局的推测;但如果尿i-hCG/hCGRP的测定结果为阳性2(即A>B),随机尿如果为尿液稀释,则I-hCG的水平降低,用晨尿检测,有可能更利于先兆流产病情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