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税费时代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乡镇政府作为农村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再次登上历史舞台。全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浪潮中,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备受瞩目。乡镇政府处于中国政府体系的“最末梢”,其公共服务能力的水平是整个政府能力水平的表征。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后税费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减免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直接减少了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乡镇政府的行政环境。为了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向服务型乡镇政府转型,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以公共服务能力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政府能力的涵义及构成要素的分析研究,根据宪法法律赋予给乡镇政府的各项基本职能,推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内在构成要素及外在表现形式,并分别从人力、财力、制度、文化、信息等各个构成要素入手,分析后税费时代乡镇政府各种能力不足的表现,在此基础上针对每种能力要素提出建设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等。第二章主要论述后税费时代的界定及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分析出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力、财力、制度三种“硬能力”及文化、信息“软能力”。第三章详细阐述了后税费时代以来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影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农村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继而本章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各个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第四章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每个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建设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如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来解决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保障乡镇政府“硬能力”的建设及加强乡镇政府“软能力”方面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