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氧化应激是导致动物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以及机体组织损伤和器官病变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寻找和开发高效的抗氧化制剂对于防治氧化应激引发的肝损伤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强抗氧化性、原料丰富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目前解聚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理化方法存在环境污染、成本居高不下及得率低等诸多不足,因此亟需开发绿色高效的解聚方法以提高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利用率。本研究制备以葡萄籽原花青素、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62和32002349); 吉林省青年成长科技计划项目(20210508011RQ)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应激是导致动物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以及机体组织损伤和器官病变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寻找和开发高效的抗氧化制剂对于防治氧化应激引发的肝损伤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强抗氧化性、原料丰富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目前解聚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理化方法存在环境污染、成本居高不下及得率低等诸多不足,因此亟需开发绿色高效的解聚方法以提高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利用率。本研究制备以葡萄籽原花青素、酿酒酵母和发酵乳杆菌组成的复合菌液为主要成分,利用优化发酵培养基联合发酵,以期获得具有低聚原花青素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实验选取葡萄籽原花青素粗提物为实验对象,从实验室自主分离并送检的酿酒酵母及乳酸菌中选定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种,使用酿酒酵母H2和发酵乳杆菌O与葡萄籽原花青素粗提物在发酵培养基中联合发酵,发酵前后粗提物溶液中的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m DP)由6.845±0.1降低至4.767±0.27。随后,对制剂中菌种接种比和接种量、发酵培养基各成分和浓度和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通过优化确定了制备制剂的菌种接种比为酿酒酵母H2:发酵乳杆菌O为2:3,菌体接种量为7%;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为葡萄糖26.73g/L、蛋白胨10.52 g/L、酵母浸粉5.06 g/L、磷酸氢二钾2.0 g/L、柠檬酸铵2.0g/L、硫酸镁0.2 g/L;优化的发酵条件为温度为39.6℃、时间为37 h、摇床转速为116 rpm、初始p H为5.7。按优化方案进行制备后所得葡萄籽原花青素微生态制剂中原花青素m DP由优化前的4.767±0.27降低至3.972±0.047。经小鼠急性经口和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证明该制剂安全无毒;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中该制剂显著提高了原花青素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后,本实验探究了葡萄籽原花青素微生态制剂对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造模前灌服还是造模后灌服葡萄籽原花青素微生态制剂,均能够减少小鼠肝脏表面脓点数,降低肝重及肝重比,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增加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显著升高。而且,灌服葡萄籽原花青素微生态制剂的小鼠,HE染色切片中央静脉坏死面积减小,肝损伤面积占整个肝组织比例显著降低。本实验制备的制剂增强了葡萄籽原花青素清除氧化自由基的能力、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其他文献
芜湖地区软土地基众多,其中大部分为海相淤泥质软土,具有含水量高,渗透能力差以及抗压和抗剪强度低的特点,不利于芜湖地区的工程建设,为了方便芜湖地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建设,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处理。通过软土固化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是最常见的软土固化方法之一。长期以来软土固化所使用的固化剂主要是水泥,但是用水泥固化软土的经济效益不高且污染环境。粒化高炉矿渣(Ground Granulated B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传统村落的安全防卫与空间形态的关联有利于村落房屋修复、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主体的安全防卫观念和意识。通过对磨庄村落进行田野调查,采用文献检索梳理、空间句法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拓宽研究角度,使研究技术路线和结果相对客观、科学,并对磨庄村落房屋形成的规律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
目的 观察预警理念指导下危机管理在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预警理念指导下应用危机管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负性情绪,对比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
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不断迈进。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白山村为例,采用新时代多渠道的手段与白山村的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从多方面发展带领村民巩固脱贫成果的模式,为白山村打造特色品牌,并以此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实现乡村产业的振兴与多元化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老口村那告坡是南宁传统村落中的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和民居典型平面,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试图探究影响其空间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手的现状资料参考,为科学保护传统村落历史原真性提供理论基础。
以“最美的书”近十年作品为例,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书籍封面设计进行计算,发现封面色彩是吸引读者观阅书籍的重要介质,探究了作为语言形态和符号体系的书籍色彩美学价值。研究发现:封面用色助力书籍形成有效的视觉信息传达,培育了多样化的封面设计风格;封面配色吸引读者进入书籍中心,影响读者形成审美惯习;留白引导阅读过程中协调了创作者、读者和书籍三方需求,促进了书籍设计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主要探讨了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对于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在书籍装帧课程中,通过对纸张、装帧形式等方面进行创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手工造型能力,通过书籍历史的讲解及书籍作品的创作,可以提升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其民族文化自信,从而把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造成具有手工特色和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再加上水动力不足,导致水体变黑变臭,已成为危害水生系统的严重问题,甚至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目前对黑臭水的修复技术很多,人工水草黑臭水体修复方式中一种低成本和绿色型的生物膜修复方式。但单一的人工水草技术的修复能力有限,本研究将人工水草与微生物菌剂组以提高对黑臭水的修复能力。本论文以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水草与微生物菌剂组合工艺去除黑臭水体污染物。
在中央王朝整合西南边疆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历代王朝“礼法”制度在西南地区的推行是关键问题。本文以清代都柳江“洞苗”村寨婚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来透视明清以降整个都柳江流域社会经历的多层次“礼俗”互构与“法理”互通,以此协调族群关系,实现村寨“理俗”与王朝“礼法”制度整合的历史进程。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教化”政策——强调“同姓不婚”的礼法规范——与都柳江流域村寨民众的传统“婚俗”产生剧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