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W/O乳液和W/O/W多重乳液在包埋和保护水溶性功能成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乳液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在储藏过程中因上浮/沉降、絮凝、聚结和奥氏熟化而失稳,进而失去对功能成分的保护效果。乳化剂作为制备稳定乳液的关键因素,在阻止乳液失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乳化剂的分子结构会影响界面膜的构成和界面粘弹性,并对乳液稳定性造成影响,因而值得关注和研究。固体脂的添加能够为乳液的稳定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O乳液和W/O/W多重乳液在包埋和保护水溶性功能成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乳液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容易在储藏过程中因上浮/沉降、絮凝、聚结和奥氏熟化而失稳,进而失去对功能成分的保护效果。乳化剂作为制备稳定乳液的关键因素,在阻止乳液失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乳化剂的分子结构会影响界面膜的构成和界面粘弹性,并对乳液稳定性造成影响,因而值得关注和研究。固体脂的添加能够为乳液的稳定提供物理屏障,通过选用不同界面性质的固体脂,并调控其结晶性质,可以制备乳液凝胶,有助于改善W/O和W/O/W乳液的稳定性。因此本课题首先探究了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W/O乳液的基础配方;在此基础配方上,分别加入单硬脂酸甘油酯(glyceryl monostearate,GMS)和三硬脂酸甘油酯(glycerol tristearate,GTS)进一步构建了W/O和W/O/W乳液凝胶,利用固体脂结晶形成的Pickering稳定和/或网络稳定进一步改善了乳液的稳定性,并研究了乳液凝胶对水溶性功能成分VB12的保护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筛选亲油性乳化剂,选出了能够制备稳定的W/O乳液的亲油性乳化剂聚甘油蓖麻酸酯(polyglycerol polyricinoleate,PGPR),并确定了5%(w/w)的油相添加量;考察了PGPR和与其结构相近的二聚甘油二油酸酯在油水界面的动态界面性质差异,以及由两者制备得到的乳液的稳定性差异。结果显示:PGPR在6次压缩-扩张循环后就能在界面达到吸附平衡,并在振幅扫描和频率扫描中表现出较高的界面扩张粘弹性(扩张弹性模量:5~6 m N/m;扩张粘性模量:1~2 m N/m),抵抗外界扰动对界面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二聚甘油二油酸酯虽然能更有效降低界面张力至1 m N/m,但是需要9次循环才能达到界面膜的吸附平衡,所形成的界面膜在振幅扫描中表现出纯弹性,受大幅应变容易发生膜结构的破坏;在低频的频率扫描下表现出较低的界面扩张弹性,其扩张弹性模量约2 m N/m,但无法抵抗低频扰动时界面膜受到的扰动,因此其乳液稳定性相对较差。(2)以具有界面活性的GMS为固体脂,通过调控GMS的添加量和冷却速率制备得到W/O乳液凝胶;在45℃储藏条件下,研究了乳液凝胶的储藏稳定性,并利用XRD和DSC分析了GMS晶体的同质多晶转化,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乳液凝胶中GMS晶体网络结构的变化,并通过LUMi Sizer分散体分析仪研究了W/O乳液凝胶的离心稳定性,最后对比了GMS和GTS对VB12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添加15%油相质量的GMS无法维持乳液凝胶在储藏期内的稳定,而在更高的GMS添加量下,两种冷却速率的乳液凝胶均能维持稳定;冷却速率对GMS的同质多晶转化没有明显影响,但在15%GMS添加量下,缓慢冷却制备得到的乳液其同质多晶转化的速率更快;快速冷却的乳液在初始条件下表现出更高强度的晶体网络结构,但在储藏过程中,其晶体结构强度经历更大幅度的变化;在加速离心稳定性测试过程中,45℃测试条件下缓慢冷却样品比快速冷却样品更加稳定,而在25℃测试条件下结果却相反;对比两种固体脂制备的W/O乳液凝胶,GMS能有效提高VB12光稳定性,乳液凝胶在4 h紫外光照后VB12保留率仍大于90%,而GTS反而加速了VB12的光解速率,在紫外光照2 h后VB12的保留率降至65%,比未添加固体脂的W/O乳液中的VB12光解速率更快。(3)以不具有界面活性的GTS为固体脂,通过亲水性乳化剂筛选确定了十聚甘油单肉豆蔻酸脂(M1001)作为亲水性乳化剂,对乳化剂用量、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以及GTS含量和乳水比进行优化,制备得到具有较高包封率和更好分散效果的W/O/W多重乳液凝胶,并考察其对VB12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按照1:2的乳水比,添加1%外水相含量的M1001,通过7000 rpm高速剪切2 min制备得到的W/O/W多重乳液凝胶包封率可达90%,该多重乳液凝胶的分散效果也较为理想。添加GTS后,2 h紫外光照射后VB12的保留率约为30%左右,未添加GTS的多重乳液则为16%,说明添加GTS可以提高多重乳液对VB12的保护效果,但是过高的GTS容易导致液滴絮凝和VB12的泄漏。
其他文献
雌酮(E1)、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属于内源性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产奶量等作用,在畜牧业中被广泛滥用,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诱发性早熟、生殖功能障碍等疾病。牛奶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食物之一,是人体接触雌激素的重要来源,因此,其安全检测对人体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牛奶基质复杂且雌激素在牛奶中含量较低,分析检测前需要进行萃取等预处理。吸附剂是影响萃取效果的重要因素,共价有机骨架
无环鸟苷类似物常常被非法添加于畜禽养殖中从而产生药物残留,继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构建无环鸟苷类似物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无环鸟苷类似物分子量小且免疫原性弱,使得制备抗体的难度增大,因而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分子识别元件用于无环鸟苷类似物的快速检测。适配体是通过体外筛选技术获得的一种单链寡核苷酸分子,具有批次间差异小、靶标范围广、稳定性好、易于体外合成和修饰等优点,
多孔淀粉作为一种无毒且经济的吸附剂,由于其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负载量大而被用作药物载体、污染物吸附剂和膳食补充成分包封剂。然而,多孔淀粉的高孔隙度结构导致其颗粒强度和稳定性较差,淀粉的强亲水性也严重制约着其对疏水性成分的装载。本课题采用化学交联法将吸附性能优良并具有刚性分子结构的β-环糊精(β-CD)引入淀粉结构,结合生物酶解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孔交联淀粉。该改性淀粉具有良好热稳定
钙缺乏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全球性营养问题,而补充钙制剂对维持骨代谢平衡、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症等骨骼代谢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食源性钙离子结合肽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新型钙制剂,具有正向调控骨代谢、增强成骨细胞活性的潜能。然而,目前关于植物基钙离子结合肽对成骨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其活性组分的结构及作用机制尚不明晰。基于此,本论文以黑豆蛋白为对象,借助酶解技术和特征指纹图谱,鉴定并解析钙离子结合肽的结构及
近年来,在食品中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合成着色剂和违规添加工业染料时有发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快速、高效、精准检测合成着色剂和工业染料在食品中的添加情况,本论文依据相关标准、法规和文献,选取了11种我国允许添加的合成着色剂、15种禁用的工业染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草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完善了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前处理方法
上海展览中心原本已经有办公场所、画廊等等应用。当这座建筑修缮之后,围墙打开,相信会有更多上海市民走近甚至走进这座建筑。只有一代代人真正进入到历史建筑中去,才会真正爱上这建筑,珍惜这建筑。一半是偏白的淡色,一半是偏黄的深色,如果不仔细比对,还看不出来。这就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与延安中路之间的上海展览中心主体建筑2022年2月初的模样。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修缮施工,一部分建筑已经完成外墙的修
稻米产业是江苏省重要的农业基础产业,近年来,按照“打造新时代江苏鱼米之乡”规划,全省全力推进优良食味稻米产业发展。筛选优质稻米品种,提高大米食味品质,加强优质稻米生产的任务十分重要。当前,江苏省常规水稻种植类型为软稻(半糯粳稻)和普通粳稻。其中软稻具有直链淀粉含量低(2%-13%)、食用品质佳的特点,近几年推广面积达到江苏省水稻种植总面积的一半。目前我国稻米评价标准具有片面性和广泛性,无法客观反映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Ⅳ)是其中的标志性功效成分。2020年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通知,将黄芪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在部分地区试点使用。作为新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过度摄入口感较好的高脂食物,所导致的肥胖及其并发症问题日益严峻。面向肥胖症患者,口感较好的低脂食物是解决该问题的常用方法;然而,如何通过不同年龄群体来评价口感部分的属性是非常关键。因此,本文主要开展了不同年龄群体的人舌变形性能和表面性能的表征,制备了不同性能的仿生材料,研究粘性食品摩擦性能的影响因素,将为不同年龄群体的功能食品研发提供技术参考。首先,研究了人舌变形性能的测
β-苯乙醇具有典型的玫瑰芬芳,是料酒、香醋中最重要的芳香醇。料酒及香醋中的β-苯乙醇主要来自于黄酒原料,目前关于相关产品中β-苯乙醇合成代谢调控信息缺乏,阻碍了其中β-苯乙醇浓度的调节,限制了产品品质提升,困扰着生产企业。研究发现黄酒酵母是相关产品中β-苯乙醇的主要来源,但目前鲜有关于黄酒酵母β-苯乙醇合成代谢调控机理的报道,由于酿酒酵母亚种间复杂的代谢多样性,现有代谢网络模型也不能够准确反应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