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制度的困境:关于粮管所撤销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对粮食管理所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试图回答的问题是:粮食管理所为什么会被撤销?是什么样的机制在这其中起作用?通过对粮管所的研究,对组织社会学中的理论有何种启示和发展?全文主要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问题的缘起、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述评,分别对组织社会学中组织历程的相关文献和围绕粮食流通体制系统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文献评述;第三章为研究设计,主要对本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支撑、做出的理论假设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阐释。  第二部分为正文,第四章主要是对A镇的农业概况进行介绍,包括A镇的地理气候环境和A镇的农业模式粮部分。  第五章是对A镇粮管所的组织历程的阐述。依据时间线索,本文将粮管所的组织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粮管所的出现期,A镇粮管所于1953年建立。第二阶段为粮管所的发展期,从1954年到1977年。第三阶段为粮管所的改革期,从1978年到2007年,而在这个时期内,又可以将粮管所的改革分为四个小段,第一个段是1978年-1992年,从“统购统销”到“双轨制经营”;第二段1993-1997年,从“两条线运行”到“市场化改革”的确定;第三段1998年-2003年,政企分开的初步尝试;第四段2004年-2007年,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阶段。第四阶段为粮管所的解体期,从2008年到2010年。粮管所跨越时间55年,通过对每个阶段粮管所组织变化的描述,试图将A镇粮管所的整个组织历程展示出来。  第六章是对粮管所的解体分析。A镇粮管所的撤销并非只是政府的指令行为,也不是单纯由某个因素所造成的,而是由组织外部机制和组织内部机制相互做用的结果。组织外部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社会环境下的顶层设计和地理环境因素,组织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组织绩效和激励机制。  第七章是对迈耶的理性神话理论在中国背景下的悖论探讨。通过第六章中对影响A镇粮管所整个组织历程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一直以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制度化的单位组织存在的粮管所,一直存在着组织的技术效率与制度环境相冲突的情况。在迈耶看来,用分离加上信任和好的信用加上仪式性的检查、评估来解决这种冲突。但是A镇粮管的组织历程证明,迈耶的解决办法在我国的情境下,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还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所以,本文试图对解决技术效率与制度环境相冲突的办法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通过增强组织的团结、健全组织成员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和审查、评估与组织的专业化并行的方式,可以对技术效率与制度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行缓解。
其他文献
教育期望是个体基于自身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对于自身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教育水平的心理预期,对于衡量个体教育获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EPS2013-2014年基线调查数据,分析了
坚持源头治理,大力推进施工单位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积极探索将电子科技手段运用于资金分配、工程监督和质量监管等各个方面,走出一条利用科技手段保证工程资金安全的新
文章以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对阶层流动的影响作为研究主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借鉴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依托统计软件对受教育水平与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并提出要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流动人口问题已经引起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度,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价值观和智慧的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精神财富,大力弘扬
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化,造成了大量土地被征用。在这一征地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再加上相关机制的缺失、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失地农民
对于中国的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机制,土地养老无疑已经成为广大农民最主要的养老保障方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城市经济社会的发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留给华夏子孙们丰厚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便是其中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她具有历史价值的同
早在1986年我国就提出了“社区”这个词语,同时我国民政部也第一次把“社区”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城市管理体系,随即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工作。随后,在1990年初,我国提出了“社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