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p增强2024铝基复合材料薄板的制备、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弹性模量高、耐磨性好、尺寸稳定性高、比强度高等性能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分析并解决搅拌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SiC颗粒不均匀分布、气孔率高、溶质元素偏析严重、晶粒粗大、颗粒和基体润湿性差等,从而为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半固态搅拌铸造,以2024Al为基体,10μm SiC颗粒为增强体,制备出体积分数为0%、5%、10%、15%和20%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通过两步变形(挤压+轧制)的方法最终获得了厚度约为1 mm的SiCp/2024Al薄板。通过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进行压力凝固实验,研究了不同模具温度、超声处理温度对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成功制备出颗粒分布均匀、气孔率低和第二相分布均匀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对铸态SiCp/2024Al复合材料进行两步热变形,制备出不同体积分数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薄板,研究了两步热变形(挤压+轧制)工艺对铸态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制备不同体积分数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薄板,研究了SiCp的体积分数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薄板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半固态搅拌铸造生产的10vol.%SiCp/2024Al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极限抗拉强度最佳为297 MPa,延伸率为2.21%。在450℃模具温度下,SiCp/2024Al复合材料中的SiC颗粒存在明显的不均匀分布,颗粒贫瘠区的第二相存在网状分布,材料内部的气孔率高。随着模具温度从450℃升至550℃,复合材料内部的气孔率呈下降趋势,SiC颗粒分布均匀性提高,但第二相的偏析先减弱后增强。在500℃模具温度下,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随着超声波处理温度的降低,从700℃至640℃的超声温度范围内,SiCp/2024Al复合材料中的SiC颗粒宏观分布不均匀性加剧。在高于2024Al液相线温度的超声处理下,随超声处理温度升高,铸件的气孔含量上升,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在低于2024Al液相线温度的超声处理下,降低超声处理温度,复合材料内部的气孔含量上升,第二相偏析严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在670℃的超声处理温度下,SiCp/2024Al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最佳的凝固工艺是模具温度接近2024Al固相线温度(500℃),超声处理温度接近2024Al液相线温度(670℃)的工艺。在这种凝固工艺下,铸态SiCp/2024Al复合材料表现出:SiC均匀分布、气孔率低(0.2%)和第二相含量低(0.49%)。铸态复合材料经过两步热变形(挤压+轧制)后,铸态组织中的缺陷和挤压态试样的缺陷消失。两步热变形可以显著细化复合材料中铝基体的平均晶粒尺寸。挤压态复合材料中团聚的SiC颗粒阻碍了Cu Al2相的细化。两步热变形后,SiC颗粒和Cu Al2相尺寸下降,分布更加均匀。两步热变形改善了SiC颗粒与铝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两步热变形后10vol.%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89 MPa和10.42%。对不同颗粒含量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板材进行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发现:2024铝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3.7μm,随SiCp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呈下降趋势,第二相的尺寸呈下降趋势,但第二相的含量没有发生变化。SiCp分布的均匀性随颗粒含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vol.%SiCp/2024Al复合材料板材表现最优的颗粒分布。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轧制态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时效处理后2024Al基体中有大量纳米级第二相析出。时效处理后,10vol.%SiCp/2024Al的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391 MPa、514 MPa和7.2%。
其他文献
掘进工作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不但严重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也影响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掘进工作面具有机械设备多、工序繁杂、通风风量大以及空间狭窄等特点,导致巷道内粉尘生成量大且集中。目前,绝大多数煤矿未能根据掘进工作面的作业需求采取实时有效的防尘、降尘技术。本文在系统研究了国内外掘进工作面除尘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
为了满足现代工业对精密零部件越来越高的需求,现代机械加工的精度与稳定性也必须与时俱进。机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是制约其加工精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而传统铸铁机床的低阻尼比导致其减振性能较差,通过优化机床结构也难以实现大幅提升减振性能。树脂矿物复合材料(Resin Mineral Composite,下文简称RMC)机床则以其优异的阻尼减振性能应用于精密加工领域,RMC是以树脂为粘结剂,破碎的天然
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人们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材料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制备新型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在工业领域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碳钢具有强度高、成本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而不锈钢具有较高的表面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碳钢/不锈钢复合板同时具有两者优异的性能,可以节省Cr和Ni等贵金属。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水利等重要领域。在整个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的产业链中
ZL101属于铸造铝合金,它成分比较简单,而且具有较低的成本,较好的铸造流动性和较宽的半固态区间,是一种适合半固态加工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铝硅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通过在金属基体内加入颗粒增强相的方式,使复合材料结合了基体金属的韧性、比强度,增强颗粒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优点,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优异的材料,可以满足现代技术发展对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半固态技术具有流程短、热裂倾向低、成形好等优点,本
全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温室气体人为排放量的增加,使得未来必须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最有希望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可再生能源。虽然太阳能可以通过使用太阳能电池吸收转换,但是这种光伏设备受到太阳光间歇性的限制。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方法储存太阳能以满足能源的需求。利用太阳能驱动分解水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它可以在没有碳参与的条件下产生绿色环保的氢能。本文通过使用自制的卤化物化学气相沉积(H
镁合金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轻质合金之一,因其轻量化的特点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但镁合金室温下可加工塑性差、耐蚀性差等问题亟待解决。而铝合金则是仅次于镁合金的轻质合金,并且具有良好的塑变能力和耐蚀性等。因此,镁/铝复合材料可以综合两者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实现两种材料界面的稳定连接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纳米压痕技术作为当前研究材料微观特性的有力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测试薄膜、生物材料以及界面
硬脆材料具有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以及自身重量轻和良好的自润滑性等优良性能,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装甲车等国防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由于硬脆材料高脆性高硬度的特点,使得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很难加工硬脆材料。电镀金刚石线锯切割是当前硬脆材料加工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特种加工技术。这种加工方法具有加工精度高、切割表面质量好、切缝小、节约贵重材料、环保无污染、加工过程噪音小、切割圆度好等优点。
瓦斯的赋存受构造、压力、沉积、水文等地质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区域主控要素有差异。水文地质条件是阳煤集团S矿区15号煤瓦斯富集性的关键控制因素,突出表现为瓦斯含量和瓦斯成分变化范围极大,氮气带、氮气-甲烷带大面积分布。因此,研究地下水系统及其控气作用机制非常重要。为此,充分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源信息,研究了地下含水系统的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方法。首先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构建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为实现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密度在线调控的设想。借鉴旋转磁场在磁力研磨,磁性靶向药物载体的运动控制方面的应用和静态磁场对重介质旋流器的分选密度的改变,提出在重介质旋流器上端盖位置和筒体位置处施加同轴旋转磁场,对旋流器内磁性重介质进行加速,通过控制磁场转速来控制旋流器内磁性重介质的运动,进而实现设想。为探究旋转磁场对磁性物颗粒运动的影响,采用钕铁硼材质的长方形永磁铁,构造了N-S交替排列和全N-N排列的的
本文使用不同规格的ZTA(氧化铝增韧氧化锆)陶瓷作为增强颗粒、以高铬铸铁作为金属基体,对ZTA陶瓷颗粒表面镀金属或包覆金属及化合物微粉,采用粘结剂粘结制备成陶瓷颗粒预制体,采用负压铸造技术成功制备出ZTA陶瓷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成功制备出ZTA颗粒表面镀Ni、Cu、Co以及包覆Cr、Al、B4C、Fe2O3、Cr2O3等微粉的复合材料,采用SEM、EDS、XRD等方法实验分析了上述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