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庞大且分布区域广泛,多具有鲜明的特征,故其被称为“传统文化的明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适应和利用自然条件的见证,承载了生产生活的一点一滴。怎样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保持传统村落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国家级传统村落山西街村为研究对象,以人居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遗产保护等理论为依据,采用阅读文献、实地调研、空间句法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村落景观、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村落景观特征研究。选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作为“因水而起,因河而荣”的传统村落,传统格局保持基本完整,空间环境变化丰富;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细部有较高美学价值;自然景观风貌特色明晰;传统文化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传承。但部分景观的原生态性、活力、淳朴气质受经济发展影响逐渐褪色。(2)应用空间句法的凸空间分析法、轴线分析法对村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选取整合度、可理解度、深度值等参数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定量分析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该村由环路包围而成,其道路层次较为分明,街巷宽度与两侧建筑物比例空间协调,尺度感较好;其中主街、环街及其沿街空间的空间整合度最高,村落整体可理解度较高,整体深度值较低,村落位置于大汶口镇较为可达,整体而言,该村落既相对开放又保持着自身独立性,对它的保护和发展应注重街巷独特的空间格局保护与整治,同时给予上述分析中呈现的有意义空间更多关注。(3)村落现状景观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部分传统建筑整体风貌被破坏,公共空间选择度较低、景观性较差,基础设施匮乏,植物景观趋于城市化,传统文化民俗难以传承等。对景观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具体包括城市化及经济发展、村民观念不足、传统工艺及材料的缺少、传统文化景观解体等。(4)针对村落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从自然生态、人居环境、历史传承以及空间改造方面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