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交流,而语言并不是人们交流的唯一方式。例如,在谈话中,我们不仅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而且还会借助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身势语等非言语行为。非言语交际同言语交际一样,是人们交流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同样,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大量使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体距、姿态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此类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应试压力和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更注重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作者发现西方学者在课堂非言语行为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而国内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对中北大学8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选取三位教师及其所带三个班级作为受试对象进行了一学期的课堂观察,同时作者对三位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及学生对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全面;教师的信念与他们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教师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课堂上使用非言语行为传授知识和管理课堂,而且积极的非言语行为远远多于消极的非言语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具有辅助教学、省视自身和调控课堂教学的作用。最后作者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对教师如何改进课堂非言语行为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