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杜鹃属植物防治中药材仓储害虫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抗同贮法应用历史悠久,能够有效防治仓储害虫,从而养护中药材,在中药材的贮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传承并发扬这种优良的对抗仓储害虫的方法,本文选择了两种杜鹃属植物即黄毛杜鹃与陇蜀杜鹃作为研究对象,以米象、赤拟谷盗、嗜卷书虱、烟草甲作为靶标昆虫,探究其抗虫活性物质基础。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化学成分研究。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种杜鹃属植物挥发油,使用气相-质谱联用方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黄毛杜鹃挥发油中鉴定出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98.06%,其中肉豆蔻醚占79.72%,是黄毛杜鹃挥发油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他主要萜类成分如Manoyl oxide(6.72%),2,2,7,7-Tetramethyltricyclo[6.2.1.0(1,6)]undec-4-en-3-one(4.38%)等,占总油14%。陇蜀杜鹃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84.94%,其中主要成分为4-(2,3,4,6-四甲基苯基)-3-丁烯-2-酮占27.74%,Bisabolol oxide II(10.39%),Manoyl oxide(10.78%)。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s 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黄毛杜鹃挥发油和陇蜀杜鹃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在黄毛杜鹃挥发油中分离得肉豆蔻醚,在陇蜀杜鹃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桑黄素-3-O-β-D葡萄糖苷,5,7,4’-OH-3’-OCH3黄酮-3-木糖苷,methyl thyrsiflorin B acetate,friedelin,金丝桃苷,白色杜鹃素,异槲皮苷,Excoecarin R1 methyl ester,24-methylenecycloartanyl-2’E,4’Z-tetradecadienoate,2-甲基-1-丁醇,槲皮苷,薄荷醇,槲皮素,萹蓄苷。其中,化合物friedelin,桑黄素-3-O-β-D葡萄糖苷,白色杜鹃素,5,7,4’-OH-3’-OCH3黄酮-3-木糖苷,methyl thyrsiflorin B acetate,24-methylenecycloartanyl-2’E,4’Z-tetradecadienoate为首次从陇蜀杜鹃中分离得到。2.活性测试。本文评价了黄毛杜鹃挥发油对三种仓储害虫赤拟谷盗、嗜卷书虱、米象驱避活性。结果发现黄毛杜鹃挥发油对这三种害虫均有良好的驱避活性。尤其是对抗嗜卷书虱在2小时和4小时均表现出强驱避活性,4小时后各浓度组作用的驱避等级均为V,且活性高于阳性对照DEET;黄毛杜鹃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具有良好的驱避活性,在作用4小时后,各浓度组对赤拟谷盗的驱避等级均为IV以上;黄毛杜鹃挥发油对米象只有在4小时后的高浓度条件下发挥了较强的驱避活性。黄毛杜鹃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肉豆蔻醚对米象有较强的触杀毒性,LD50为6.13μg/adult,触杀活性仅次于阳性对照除虫菊酯(LD50=5.27μg/adult)。肉豆蔻醚在高浓度条件下对赤拟谷盗具有良好的驱避活性,驱避等级为V,对于米象的驱避活性不显著。本文研究了陇蜀杜鹃挥发油对烟草甲、嗜卷书虱、赤拟谷盗的驱避活性。结果如下:陇蜀杜鹃挥发油对抗害虫赤拟谷盗有良好的驱避活性且效果持久,在78.63、15.73、3.15、0.63 n L/cm2浓度下,均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效果,驱避等级为V,在0.13 n L/cm2下,驱避等级为IV;在高浓度条件下,对嗜卷书虱的驱避等级为V;对于烟草甲的驱避活性不显著。陇蜀杜鹃中分离得到的4个萜类化合物:Excoecarin R1 methyl ester,methyl thyrsiflorin B acetate,24-methylenecycloartanyl-2’E,4’Z-tetradecadienoate,friedelin对赤拟谷盗具有极强的拒食活性,作用均优于阳性对照药。其中friedelin在最低浓度25 ppm下拒食率为95.46%。本文根据古代对抗同贮理论,开展杜鹃属植物对药材虫害的防治研究,为药材仓储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继承和应用中药材传统保护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采用横断面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分子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有可能为靶向治疗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与NGS检测技术,采集50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证侯信息和基因检测结果。中医证候信息以中医四诊仪及问卷采集作为客观依据辨证分型,且由至少2位中医师根据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
目的:利用镉中毒机制作用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和小鼠睾丸组织,观察生姜粉对镉致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利用免疫组化、HE染色、免疫印迹等检测技术,观测睾丸形态学结构改变、睾丸间质细胞中酶的表达以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对促凋亡因子Caspase-9、RBM10、CD44、抑制凋亡因子BCL-2、以及与参与细胞活性、分化黏附、迁移的因子17α羟化酶、eNOS和LHR在生姜粉作
基本面量化投资是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核心是运用量化方法来研究股票基本面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机器学习模型,惩罚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来研究它们在基本面量化投资上的应用。除了对它们进行对比之外,本文还将对它们进行组合,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组合的表现。本文选取了17个基本面因子作为自变量来对股票收益率进行预测,选取了2010年至2020年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本
目的探索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II抑制物I(CAMK2N1)/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所介导的甲基化修饰及其形成的负反馈调节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p G岛预测软件对CAMK2N1基因启动子区和第一外显子区的碱基序列的Cp G岛分布状况进行分析,选取RWPE-1细胞系作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选取Ln CAP、PC3、DU145细胞系作为前列腺癌细胞系,采用BSP法检测其CAMK2N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为老年痴呆症,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如何防治AD一直是世界难题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土槿甲酸(PAA)和土槿乙酸(PAB)等源自金钱松根皮的土槿二萜酸化合物可缓解胰岛素抵抗及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损伤;同时,土槿甲酸和土槿乙酸可以显著降低LPS(lipopolysaccharide)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
近年来,大数据处理系统发展迅速,特别是基于MapReduce及其改进的编程模式有效地降低了用户编写分布式程序的难度,因而被学术和工业界广泛使用。与此同时,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技术由于其出色的特征提取能力,在视频图像数据智能分析,语音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情况下,DNN模型数据参数众多,执行一次推理的计算量较大,仅使用CPU耗费时间较长,通常需要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可远距离识别目标的非接触式物品标识技术,已经在食品安全、仓库管理、智能运输、远程医疗、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但RFID系统由于阅读器和电子标签间链路的开放性使其很容易遭受各种攻击,例如:位置隐私泄露、“监听”、欺骗、篡改等。而且RFID系统的大多数标签是无源被动的,这就使得电子标签的硬件消耗如果过大,其成本就会很高。因此研究如何保证RFID系统安全性的同时降低
目的熊果酸(ursolic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是存在于许多中药中一种重要的五环三萜化合物,具有抗HIV、抗糖尿病、抗疟疾、抗菌、抗病毒、保肝、抗炎、抗肿瘤等生物学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医药和化妆品原料。但是,熊果酸的疏水性强、生物利用度低、胃肠道的刺激性等缺点成为影响其临床应用的瓶颈。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前药原理,设计在UA上偶联释放NO的支链,形成NO供体型UA前药,以改善UA油
目的:肝癌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对肝癌的多组学研究发现了以胆酸异常为特征的肝癌亚型。酒精是肝癌的诱发因素之一。长期过量饮酒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是许多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胰腺炎、酒精性心肌炎等发生的诱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酒过量越来越严重,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酗酒、嗜酒、酒依赖逐渐呈现普遍性。据统计,中国32%的男性和4%的女性存在过度饮酒,而每年死于
目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年龄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已经成为50岁以上老年人、不可逆的严重眼病之一;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时代,其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AMD能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视力损伤,且治疗费用成本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长期、多方面的负担;因此,寻找一种能有效治疗AMD的药物并将其制备适宜的剂型,目前成为眼科药的研究热点。本课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