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六个市(盟),该地区有高原、平原、山地以及沙漠分布,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碰撞与融合,因此这里的乡村聚落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乡村聚落一直处于自发的演进状态中,充分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受到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脱离实际、忽略地域文化、浪费地域资源的现象。本文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乡村聚落作为研究对象,用分类的方法,将该地区不同形态的聚落进行归类对比,探索空间形态形成差异的本质原因,希望为该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降水、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聚落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地形地貌作为地域划分的依据,以阴山为界,将该地区划分为:阴山及山北草原地区、河套平原地区和阿拉善荒漠化地区三个研究区域。通过对这三个研究区域102个聚落的调研发现阴山及山北草原地区以条带型聚落为主、河套平原地区以组团型聚落为主、阿拉善荒漠化地区则以散列型聚落为主。选取三个研究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聚落,从聚落选址、整体布局、聚落边界、道路系统、公共空间、院落空间以及传统民居建筑七个层面依次来解读其空间形态特征,并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其共性特征主要是聚落和民居建筑的营造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简洁实用;其差异主要体现在:阴山及山北草原地区的聚落依附地形营建,民居沿山谷或道路分布,呈现出线性布局特征;河套平原地区的聚落选择地势平坦适宜耕种的地区营建,以道路为基本骨架,呈团块状布局,民居聚集度高,聚落中心感强;阿拉善荒漠化地区的聚落依附绿洲而建,民居建筑高度分散,用地范围不规则,中心不明确,空间感较弱。这些差异主要是由地形地貌、气候降水和生产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的不同影响了聚落的选址和整体空间布局,气候和降水主要影响了传统民居的营建,生产和生活方式则对生活空间的尺度形成影响。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进行梳理,对不同类型聚落的空间形态进行比较性研究,并探求形成差异的本质原因,可以为该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