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六个市(盟),该地区有高原、平原、山地以及沙漠分布,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碰撞与融合,因此这里的乡村聚落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乡村聚落一直处于自发的演进状态中,充分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受到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脱离实际、忽略地域文化、浪费地域资源的现象。本文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乡村聚落作为研究对象,用分类的方法,将该地区不同形态的聚落进行归类对比,探索空间形态形成差异的本质原因,希望为该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降水、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聚落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地形地貌作为地域划分的依据,以阴山为界,将该地区划分为:阴山及山北草原地区、河套平原地区和阿拉善荒漠化地区三个研究区域。通过对这三个研究区域102个聚落的调研发现阴山及山北草原地区以条带型聚落为主、河套平原地区以组团型聚落为主、阿拉善荒漠化地区则以散列型聚落为主。选取三个研究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聚落,从聚落选址、整体布局、聚落边界、道路系统、公共空间、院落空间以及传统民居建筑七个层面依次来解读其空间形态特征,并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其共性特征主要是聚落和民居建筑的营造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简洁实用;其差异主要体现在:阴山及山北草原地区的聚落依附地形营建,民居沿山谷或道路分布,呈现出线性布局特征;河套平原地区的聚落选择地势平坦适宜耕种的地区营建,以道路为基本骨架,呈团块状布局,民居聚集度高,聚落中心感强;阿拉善荒漠化地区的聚落依附绿洲而建,民居建筑高度分散,用地范围不规则,中心不明确,空间感较弱。这些差异主要是由地形地貌、气候降水和生产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的不同影响了聚落的选址和整体空间布局,气候和降水主要影响了传统民居的营建,生产和生活方式则对生活空间的尺度形成影响。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进行梳理,对不同类型聚落的空间形态进行比较性研究,并探求形成差异的本质原因,可以为该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且中国刚刚出台政策称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国将下调汽车整车和零配件的进口关税。日本的汽车产业一直都是在国际上广受学习和认可的产业之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复杂化,全渠道零售随之迅速兴起,而顾客忠诚对全渠道零售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全渠道零售下顾客价值、顾客体验、顾客满意从不同层
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迫使中国努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而能源结构朝着清洁高效方向转化的客观实际,又必将给西部能源开发带来深刻影响:受生态、运输、市场、环境等多重制约,虽
不符合新三板市场准入门槛的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市场投资的迫切需求与商业银行轻资产转型的现实要求相融合,商业银行新三板投资应运而生。在现行以被监管主体为原则确立监管规
<正>《赵氏孤儿》作为我国元杂剧的典型代表,不仅流传至今,被京剧、豫剧等多个地方剧种改编翻演,而且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多次被改编为话剧、电影和电视剧。在我国古典
会议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即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趋势,它的理论源自20世纪50年代的人本主义。在实践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弃人本主义之
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一直是热门话题。城乡经济二元化体制,农村经济基础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为提高生活水平,大量农民工涌进城市,不仅对城
<正>时下的年轻人崇尚个性的特点及对爱情婚姻唯美,唯浪漫的期望也急切要求婚庆行业作出创新,从同质化的婚礼模式走向以情感为主题的个性化定制的婚礼模式,用一个特有的主题
<正> 我国农业管理体制是由各级政府及 其涉农部门组成的一个复合网络。这个网络的基本构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确立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15种基本的欲望和价值观所控制的,这也许是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行为列出一个清单,在此之前,从没有人将人类的行为分解为一系列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