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超声融合导航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l87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前列腺癌有多灶性和异质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系统穿刺和目标穿刺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从四个部分层层深入探讨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不同系统穿刺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常规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在前列腺癌病灶检测中的作用;针对系统穿刺和常规TRUS目标穿刺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不足,进一步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前列腺癌病灶检测的价值;并对MRI发现的可疑病灶行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探索MRI-TRUS融合导航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不同系统穿刺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不同系统穿刺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429例因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异常,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行12点系统穿刺,以穿刺病理为对照,比较6点、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方案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及穿刺点阳性率。结果6点、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35.20%、37.53%、40.33%和44.29%,随穿刺针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组间比较除12点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6点和8点系统穿刺外(P=0.007,P=0.044),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系统穿刺方案的穿刺点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913)。结论随穿刺针数的增加,6点、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方案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增加移行区穿刺对前列腺癌检出率有显著提高。系统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均较低,增加穿刺点的穿刺方案并不能提高穿刺点阳性率。第二部分经直肠常规超声检出前列腺癌病灶的价值目的探讨常规TRUS在前列腺癌病灶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429例因血清PSA升高和(或)DRE异常,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行常规TRUS检查并对可疑病灶行目标穿刺,与穿刺活检病理作对照,分析常规TRU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对常规TRUS目标穿刺和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穿刺点阳性率及阳性穿刺点分布比较分析。结果216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213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或前列腺炎症(前列腺良性病变)。系统穿刺检出前列腺癌190例(87.96%),常规TRUS检出94例(43.52%),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TRUS目标穿刺(P<0.0001)。常规TRUS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24%、55.40%、54.31%、54.76%和53.88%。常规TRUS目标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明显高于系统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32.22%vs.14.64%,P<0.0001)。常规TRUS目标穿刺的阳性穿刺点位于周缘区的有149针(69.95%),位于尖端部的有41针(19.24%),位于移行区的有23针(10.80%);系统穿刺的阳性穿刺点位于周缘区的有489针(64.85%),位于尖端部的有129针(17.11%),位于移行区的有136针(18.04%)。两者检出病灶均大部分位于周缘区,常规TRUS目标穿刺对移行区病灶的检出率不高。结论常规TRUS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较低,联合系统穿刺能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常规TRUS目标穿刺能明显提高穿刺点阳性率,并检出更多高级别前列腺癌。常规TRUS检出的病灶主要位于周缘区,对移行区病灶的检出率不高。第三部分多参数磁共振检出前列腺癌病灶的价值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在前列腺癌病灶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105例因血清PSA升高和(或)DRE异常,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行MRI并对可疑病灶行目标穿刺,与穿刺活检病理作对照,分析比较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比较T2WI、DWI和DCE-MRI三个参数检测前列腺癌病灶的作用。结果10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有53例,占50.48%,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有52例,占49.52%。在多参数MRI诊断阳性的76例中,47例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29例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多参数MRI诊断阴性的29例中,6例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23例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多参数MR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8.68%、44.23%、66.67%、61.84%和79.31%。对多参数MRI发现前列腺癌可疑病灶的患者行目标穿刺检出45例前列腺癌,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42.86%。系统穿刺检出39例前列腺癌,其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7.14%,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系统穿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8)。T2WI、DWI和DCE-MR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38.10%、41.90%和40.95%。DW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最高,DCE-MRI次之,T2WI最低,三个参数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53)。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三个参数单独诊断,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参数MRI发现91个可疑病灶,穿刺病理证实55个为前列腺癌,占60.44%,36个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占39.56%。T2WI、DWI和DCE-MRI对MRI可疑病灶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51.64%、58.24%和54.95%。DWI对MRI可疑病灶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最高,DCE-MRI次之,T2WI最低,三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71)。对多参数MRI发现的可疑病灶,无论位于周缘区还是移行区,DWI检出的前列腺癌病灶数均多于T2WI和DCE-MRI,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诊断敏感性较高,能为前列腺目标穿刺提供更多有效的可疑病灶信息,从而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对多参数MRI发现的可疑病灶,无论位于周缘区还是移行区,DWI检出的前列腺癌病灶数均多于T2WI和DCE-MRI,但没有显著差异。第四部分多参数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融合导航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目的探讨多参数MRI-TRUS融合导航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105例因血清PSA升高和(或)DRE异常,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行多参数MRI和常规TRUS检查并分别对可疑病灶行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和常规TRUS目标穿刺,与穿刺活检病理作对照,与常规TRUS目标穿刺及系统穿刺比较,分析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0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有53例,占50.48%,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有52例,占49.52%。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常规TRUS目标穿刺和12点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2.86%、15.24%和37.14%,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RUS目标穿刺(P<0.0001),而与12点系统穿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8)。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联合12点系统穿刺检出53例前列腺癌,两者联合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12点系统穿刺(P=0.0002)。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常规TRUS目标穿刺和12点系统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分别为46.69%、36.11%和9.60%,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明显高于12点系统穿刺(P<0.0001),但与常规TRUS目标穿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63)。多参数MRI和常规TRUS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8%、44.23%、66.67%、61.84%、79.31%和47.17%、59.62%、53.33%、54.35%、52.54%。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TRUS(P=0.044)。构建ROC曲线分析,多参数MRI、常规TRUS及两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0.544和0.616。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AUC明显大于常规TRUS(P=0.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检出的病灶主要位于移行区,而常规TRUS目标穿刺检出的病灶主要位于周缘区,两者检出病灶的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6点、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28.57%、32.38%、35.23%和37.14%。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6点系统穿刺(P=0.031),与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针数,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移行区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与8点及8点以上的系统穿刺没有显著差异,有望取代8点及8点以上的系统穿刺。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来细胞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临床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然而,如何在活体条件下长期监测移植治疗细胞的命运,仍是细胞治疗以及分子影像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在前期重组NIS基因杆状病毒移植细胞显像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融合睡美人转座子的杆状病毒介导NIS基因(Bac-NIS-SB-NeoR)进行移植细胞长期监测的可行性,以及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GLP-1类似物进行移植胰岛β细胞长期实时监
研究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心肌再灌注治疗之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机制复杂,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炎症反应、钙超载,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的释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均有密切联系,至今尚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最新研究表明,SUMO化修饰参与了心肌IRI的多个环节,而作为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炎症抑制因子PPARγ是一个能够被SUMO化修饰的蛋白。我们前期的研究成果也证实,作为SUMO化修饰连接酶之一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几种主要治疗方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尤其是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性、药物的全身毒性等,限制了肿瘤治疗效果。而纳米载药材料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药物使用剂量,降低全身毒性。其中空心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因为毒性小、性质稳定、载药空间大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而且部分材料具有良好的回声反射性能,被认为具有用作超声造影剂的潜能,但是目前的材料制备比较复杂。
二氧化碳驱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CO2穿透油层产出后。必须将它们从伴生气中分离回收以用于再注入。二氧化碳驱工程伴生气的处理设施其设备复杂、费用昂贵。因此在选择气体处理方案时应结合油田具体情况,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原料气成分、CO2产品的质量要求、烃类回收、脱硫及投资和运行成本等。本文对从伴生气中分离 CO2的四类主要方法进行综合评析,并介绍几个对各种 CO2分离工艺过程进行经济性分析比
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是由于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导致的长期内源性高皮质醇状态的罕见临床综合征。库欣病患者为研究高皮质醇状态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损害,以及高皮质醇状态被纠正后大脑功能和结构的缓解提供了一个天然和独一无二的模型。研究表明在长期高皮质醇状态影响下,库欣病患者的全脑和部分特定脑区的灰质体积会发生萎缩,另外部分特定脑区和脑网络的功能连接也会发生变化。以往的研究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认识逐渐深入,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包含医疗卫生、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的健康产业发展潜力日渐显现,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医药及医疗器材零售(药店)行业纳税人数量多,分布广,经营模式、核算方式、税务登记类型多样,管理难度较大。
期刊
目的:利用大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导致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和肺泡巨噬细胞氧糖剥夺后再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glucose and reoxygenation,OGD/R&R)模型,采用胆碱能受体alpha7nAChR特异性激动剂PNU-282987或拮抗剂银环蛇毒素作为干预手段,研究胆碱能受体活化状态对急性肺损
目的比较研究猪深/浅层真皮组织、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真皮成纤维细胞(dermal fibroblast,DF)的致纤维化能力方法(1)利用气动取皮刀将雌性红色杜洛克猪猪背真皮组织水平切割为深、浅层真皮组织,用于:提取深、浅层DF;制备深、浅层ADM;后续创面模型的制作;制作雌性红色杜洛克猪自体回植深、浅层真皮组织/ADM/DF的创面模型;利用H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谓"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就是指人体内无法合成而必须通过摄取食物来满足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尽管其含量微乎其微,但对于人体至关重要,没有它们,人类无法存活。硒这种当今享有"明星营养素""心脏保护神""抗肝坏死保护因子""抗癌之王"等诸多美誉的微量元素,
期刊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个性化,影响了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过程同质化、标准化,缺乏关照每一位教育对象;课程设置供需不匹配,按需式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大数据改变了这一状况,为个性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大数据支撑以人为本的按需式课程学习方式;大数据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独特性。个性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路径主要有教学前运用大数据客观、精准地把握教育对象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