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前列腺癌有多灶性和异质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系统穿刺和目标穿刺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从四个部分层层深入探讨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不同系统穿刺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常规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在前列腺癌病灶检测中的作用;针对系统穿刺和常规TRUS目标穿刺在前列腺癌检出中的不足,进一步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前列腺癌病灶检测的价值;并对MRI发现的可疑病灶行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探索MRI-TRUS融合导航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不同系统穿刺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不同系统穿刺方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429例因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异常,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行12点系统穿刺,以穿刺病理为对照,比较6点、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方案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及穿刺点阳性率。结果6点、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35.20%、37.53%、40.33%和44.29%,随穿刺针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组间比较除12点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6点和8点系统穿刺外(P=0.007,P=0.044),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系统穿刺方案的穿刺点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913)。结论随穿刺针数的增加,6点、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方案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增加移行区穿刺对前列腺癌检出率有显著提高。系统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均较低,增加穿刺点的穿刺方案并不能提高穿刺点阳性率。第二部分经直肠常规超声检出前列腺癌病灶的价值目的探讨常规TRUS在前列腺癌病灶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429例因血清PSA升高和(或)DRE异常,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行常规TRUS检查并对可疑病灶行目标穿刺,与穿刺活检病理作对照,分析常规TRU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对常规TRUS目标穿刺和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穿刺点阳性率及阳性穿刺点分布比较分析。结果216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213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或前列腺炎症(前列腺良性病变)。系统穿刺检出前列腺癌190例(87.96%),常规TRUS检出94例(43.52%),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TRUS目标穿刺(P<0.0001)。常规TRUS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24%、55.40%、54.31%、54.76%和53.88%。常规TRUS目标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明显高于系统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32.22%vs.14.64%,P<0.0001)。常规TRUS目标穿刺的阳性穿刺点位于周缘区的有149针(69.95%),位于尖端部的有41针(19.24%),位于移行区的有23针(10.80%);系统穿刺的阳性穿刺点位于周缘区的有489针(64.85%),位于尖端部的有129针(17.11%),位于移行区的有136针(18.04%)。两者检出病灶均大部分位于周缘区,常规TRUS目标穿刺对移行区病灶的检出率不高。结论常规TRUS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较低,联合系统穿刺能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常规TRUS目标穿刺能明显提高穿刺点阳性率,并检出更多高级别前列腺癌。常规TRUS检出的病灶主要位于周缘区,对移行区病灶的检出率不高。第三部分多参数磁共振检出前列腺癌病灶的价值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在前列腺癌病灶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105例因血清PSA升高和(或)DRE异常,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行MRI并对可疑病灶行目标穿刺,与穿刺活检病理作对照,分析比较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比较T2WI、DWI和DCE-MRI三个参数检测前列腺癌病灶的作用。结果10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有53例,占50.48%,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有52例,占49.52%。在多参数MRI诊断阳性的76例中,47例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29例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多参数MRI诊断阴性的29例中,6例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23例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多参数MR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8.68%、44.23%、66.67%、61.84%和79.31%。对多参数MRI发现前列腺癌可疑病灶的患者行目标穿刺检出45例前列腺癌,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42.86%。系统穿刺检出39例前列腺癌,其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7.14%,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系统穿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8)。T2WI、DWI和DCE-MR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38.10%、41.90%和40.95%。DW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最高,DCE-MRI次之,T2WI最低,三个参数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53)。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三个参数单独诊断,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参数MRI发现91个可疑病灶,穿刺病理证实55个为前列腺癌,占60.44%,36个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占39.56%。T2WI、DWI和DCE-MRI对MRI可疑病灶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51.64%、58.24%和54.95%。DWI对MRI可疑病灶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最高,DCE-MRI次之,T2WI最低,三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71)。对多参数MRI发现的可疑病灶,无论位于周缘区还是移行区,DWI检出的前列腺癌病灶数均多于T2WI和DCE-MRI,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参数MRI的前列腺癌诊断敏感性较高,能为前列腺目标穿刺提供更多有效的可疑病灶信息,从而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对多参数MRI发现的可疑病灶,无论位于周缘区还是移行区,DWI检出的前列腺癌病灶数均多于T2WI和DCE-MRI,但没有显著差异。第四部分多参数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融合导航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目的探讨多参数MRI-TRUS融合导航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105例因血清PSA升高和(或)DRE异常,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行多参数MRI和常规TRUS检查并分别对可疑病灶行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和常规TRUS目标穿刺,与穿刺活检病理作对照,与常规TRUS目标穿刺及系统穿刺比较,分析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0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有53例,占50.48%,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有52例,占49.52%。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常规TRUS目标穿刺和12点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2.86%、15.24%和37.14%,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RUS目标穿刺(P<0.0001),而与12点系统穿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8)。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联合12点系统穿刺检出53例前列腺癌,两者联合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12点系统穿刺(P=0.0002)。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常规TRUS目标穿刺和12点系统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分别为46.69%、36.11%和9.60%,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的穿刺点阳性率明显高于12点系统穿刺(P<0.0001),但与常规TRUS目标穿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63)。多参数MRI和常规TRUS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8%、44.23%、66.67%、61.84%、79.31%和47.17%、59.62%、53.33%、54.35%、52.54%。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TRUS(P=0.044)。构建ROC曲线分析,多参数MRI、常规TRUS及两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0.544和0.616。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AUC明显大于常规TRUS(P=0.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检出的病灶主要位于移行区,而常规TRUS目标穿刺检出的病灶主要位于周缘区,两者检出病灶的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6点、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28.57%、32.38%、35.23%和37.14%。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6点系统穿刺(P=0.031),与8点、10点和12点系统穿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针数,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移行区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MRI-TRUS融合成像目标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与8点及8点以上的系统穿刺没有显著差异,有望取代8点及8点以上的系统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