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以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胺(LPS+D-GalN)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建模前0.5h尾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进行干预,并设还原型谷胱甘肽(TAD)为阳性对照组;分别于6、24和48h取腹腔静脉血和肝组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24h达到峰值;肝细胞凋亡表达显著增高(P均<0.01),以6~24h尤为明显;同时肝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加(P均<0.01),bax表达于24h达高峰, bcl-2表达于48h达高峰,并且大鼠Bax/Bcl-2的比值与肝细胞凋亡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模型组相比,红花组、TAD组各时间点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血清ALT、AST水平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或P<0.01);肝细胞凋亡、肝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亦显著下调(P均<0.01)。但红花组与TA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细胞凋亡,下调肝组织Bax、Bcl-2蛋白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