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取向作为主体参与某种活动得到所预想的结果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引导着主体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关注度,进而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实地观察法,利用认知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知识,从总体概况到具体内容上对北京部分市属高校本科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目的取向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他(她)们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目的取向,并提出建议,旨在激发和提高北京市属高校本科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增强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为我国全民体育的健康开展、普及和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北京市属高校体育课改的不断探索、积累、深入、改革、可持续发展及大学生科学地合理地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参考。研究的结果:北京部分市属高校本科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目的取向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生源和不同类型学校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目的取向的8项具体内容中在不同性别上交往交际、学习技能和增强意志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的5项内容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他们对这些内容的侧重程度也不同,男生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身健体、缓解压力、交往交际、增强意志、学习技能、体育达标、自我显示和成就自我,女生除了在体育达标和学习技能上与男生的颠倒以外其他的次序都一样;在不同年级上体育达标、自我显示和缓解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的5项内容没有显著差异,高年级学生侧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缓解压力、强身健体、交往交际、增强意志、自我显示、学习技能、体育达标和成就自我,低年级为缓解压力、强身健体、交往交际、增强意志、体育达标、学习技能、自我显示和成就自我;在不同生源上自我显示、缓解压力、学习技能和增强意志存在显著差异,其他4项没有显著差异,农村生源的学生侧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缓解压力、强身健体、交往交际、增强意志、体育达标、学习技能、自我显示和成就自我,城镇生源为缓解压力、强身健体、交往交际、增强意志、自我显示、学习技能、体育达标和成就自我;在不同类型学校上只有学习技能存在显著差异,其他7项都没有显著差异,师范类学生侧重程度从高到底依次是缓解压力、强身健体、交往交际、学习技能、体育达标、增强意志、成就自我和自我显示,而非师范类学生是缓解压力、强身健体、交往交际、学习技能、增强意志、体育达标、自我显示和成就自我。北京市属高校本科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目的取向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和交往交际。影响北京市属高校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体育设施因素、自身的学习及工作因素、学校的师资因素、校园篮球文化因素和学校领导因素。解决目前状况的对策:(1)提高学生心理素质(2)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3)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及篮球活动的时间(4)提高教师业务水平(5)组织校内篮球活动,加强篮球活动宣传(6)领导改变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制定有利于篮球运动开展的各种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