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在加速全面的对外开放,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下加上中国的庞大的人口数量和潜在市场,外资企业纷纷入驻中国,企图争夺中国市场。外资企业的进入给国内企业带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同时竞争中也蕴含无限机遇。 一个企业家如果想要带着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和打败竞争对手的优良绩效,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的美好前景下的成本和风险是极高的。在这样的认知下,很多相对落后的企业纷纷转向实施产品模仿战略,通过模仿,降低创新的风险与成本,以最终拉动企业绩效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进行模仿创新很多时候也是出于无奈。我国企业起步较晚,不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企业的资源都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很大差距,这决定了模仿创新是更适合我国企业的选择。产品模仿战略投入成本较低,风险也相对较低,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策略。 企业成功的实施产品模仿战略可以后来居上,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盈利。但是企业纯粹的进行模仿,虽然短期内可以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率。但是长时间的简单复制会产生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企业对于外界创新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这样又会使得企业获取短期盈利之后便失去了后劲。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一味模仿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企业最初的模仿为企业带来了利润,充实了企业的资金、人力等各方面资源。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积累起来的资源,学习掌握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并提升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才能摆脱对先进企业的以来,真正的建立起长期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从企业的产品模仿战略出发,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中介变量,试图探索企业的产品模仿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综述的基础上,本文针对企业的产品模仿战略、技术能力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论文的理论假设,为了验证假设又发放了问卷收集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由此得出了本片论文中三个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文的结论对于企业实践的意义,希望给企业提供借鉴,让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