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个人消费品扩散过程的影响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ampleyuy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世界的发展史是创新不断涌现而又不断被淘汰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们互相借鉴创新的历史。因而必然存在一个创新被发现或者发明,然后被传播到其他人群而最终被人们接受或者拒绝的过程。此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日益突显其重要性。国内市场不再是国内市场,任何市场都是国际市场,来自全球各地的生产者或者商家都会来此竞争。进入国际市场将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为了成功地将产品打入另一国市场,有许多因素必须考虑。比如产品的特性,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等情况。而其中文化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本文旨在考察文化对消费品扩散过程的影响。与工业产品比起来,消费品对文化更为敏感。本文在回顾和分析文化与创新扩散的理论及前人的相关研究后,提出了三项假设,既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及权力距离对消费品的扩散会产生影响。基于假设,作者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每个文化纬度的影响分别设计了五个相关问题,分别对中国人和美国人进行调查。根据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本文检验所提出的三个假设并分析文化对消费品扩散的影响。然后本文分析三个相关案例,进一步阐述文化对消费品扩散的影响,以期对三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本文做出结论,指出了本研究的一些局限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50-1894)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著名小说家,他的一些主要作品中蕴含着对殖民主义的思考。本文试图从后殖民角度对史蒂文森第一部成功的小说《金银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翻译活动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传统的翻译理论观——“忠实、对等”与现实翻译活动严重脱节。面对“对等论”产生的信任危机,“功能翻译理论”从“现实翻译”中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自1924年问世以来,《印度之行》的多样性主题一直是西方评论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虽有学者对该小说的“同性恋”主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将“同性恋”主题与象征主义手法二者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