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伺服机构的动态特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h0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滚珠丝杠作为常见转化运动的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智能制造以及武器装备领域,故而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的位置控制技术呈现巨大需求。尤其是在一些航天航空设备中,滚珠丝杠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更加严苛。针对高承载高往复工况下位置伺服系统跟踪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对滚珠丝杠位置伺服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并设计了以“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副”驱动-传动模式的直线位置伺服系统,完成了位置伺服系统刚体动态模型的搭建;通过对系统中传动构件的受力以及力传导路径分析,建立起系统运动协调关系,完成了位置伺服系统柔体动力学模型的搭建,同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为后续控制算法的设计提供仿真验证平台;对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因素进行了探寻,具体分析了转动惯量和刚度等结构参数对系统伺服性能的影响;考虑摩擦的影响建立了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并对具体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探究。针对位置系统的刚体模型设计伺服控制算法。设计了传统的PID控制器和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设计了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系统所受外界干扰进行估算;将反步控制与滑模控制方法相结合,并引入干扰观测器,完成了改进型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的设计;通过仿真对比试验验证了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的位置跟踪精度更高,扰动抑制效果最佳。针对位置系统的柔体模型设计伺服控制算法。针对系统构件的弹性变形,选用前馈控制算法对变形量进行补偿;针对系统其它干扰因素,结合刚体模型仿真结果,选用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算法进行抑制;将前馈和反步滑模综合成混合控制器,并通过仿真试验证实了混合控制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基于LabVIEW和PXI平台完成了直线位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搭建,并在此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完成了空载、恒载以及惯性负载下的位移跟踪试验。由试验结果得知,滑模+前馈混合控制器对系统跟踪精度和运动平稳性方面的提升明显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针对柔性体设计的混合控制器相较于刚体模型控制器跟踪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通信系统对高集成度、小型化、低损耗、多功能的射频器件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为满足高通信容量和高数据速率的需求,无线通信系统工作频段逐渐向高频迁移。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天线和滤波器的综合一体化设计对减少天线端和射频前端的级联损耗,提高系统前端的集成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DRA)技
自石墨烯被发现和成功制备以来,众多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子和光学性能的二维材料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单元素二维材料的合成尤其受到关注,因为它代表了物理、化学结构与性质的最简单状态,是研究材料生长机理和探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较为理想的模型体系。蓝磷是黑磷的同素异形体,理论计算表明其具有合适的带隙(1.2~2.0 e V)和载流子迁移率(~10~4cm~2/V s),在电子器件领域中有着极大的应
近年来,对光学元件表面疵病进行检测的传统办法均是采用人工方式。为了提高产品表面质量管控水平,并满足生产对自动化、信息化的要求,探索和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光学系统中最常见的圆形光学镜片为研究对象。主要完成了对光学镜片的破边检测和对表面划痕与麻点的检测和分类。首先对疵病检测系统做了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结合图像处理的实际需求完成了硬件选型,以合理的布局保证图
夜视技术在天文探测、生物显微、现代战争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促使各国将大量人力财力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人眼能分辨的颜色等级是灰度等级的几百倍,为了利用人眼视觉特性,更有效地获取目标场景信息,相关研究者在目视夜视系统中致力于黑白夜视图像的彩色化。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真彩色夜视相机问世,但是真彩色夜视相机的工作原理与传统微光相机不同,导致原有的性能评测体系无法满足其性能测试的要求。因此迫切
导轨作为直线导轨副重要构成部分,其型面参数精度的高低对导轨副的运动精度及动态特性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导轨型面的测试精度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针对这一需求,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产丝杠导轨制造装备示范应用工程(2019ZX04010001)”为研究背景,对导轨型面误差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建立导轨型面参数误差的综合精度模型。通过分析导轨型面的各个参数对导轨副运动精度的影响,确定导轨副综
为实现微流体惯性开关在智能弹药引信系统中的应用,以某型号榴弹为应用背景,对微通道内液滴运动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微通道结构,实现双向稳定、延时响应及可靠闭锁等功能。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开关各项性能进行研究。根据开关的应用背景,明确了开关的设计指标。针对开关的延时响应特性,采用多相流仿真分析微通道结构尺寸对延时时间的影响。通过仿真样本结果,建立蛇形微通道延时时间关于其结构尺寸
随着社会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具备一定智能的移动机器人在外界环境部分未知或者完全未知的环境下的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能力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机器人对周边环境的实时地图构建和自身的同步定位(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以及基于构建地图的路径规划方法和决策。A*算法作为一种全局的静态路径规划搜索算法,它有着鲁棒性好,
并联机床由于其驱动杆间存在着强机械耦合,如何快速求取其运动学解一直是并联机床实时运动控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了加速运动学求解速度,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支链角度信息的杆式并联机床实时运动控制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利用支链角度信息求解不同自由度杆式并联机构运动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在并联机构的铰链处添加旋转传感器测得支链角度信息并获得支链方向余弦的方法,利用支链角度信息求解并联机构运动学解
低照度环境下的图像由于光照分布不均匀,或者光源的缺乏,导致图像在亮度、对比度和细节表现等方面的严重退化,会极大影响后期对图像进行识别和信息提取的工作。低照度图像的增强技术对于完善夜视监控系统、优化智能交通以及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方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低照度图像的增强技术展开了研究,为了改善低照度环境下的图像增强处理能力,本文开展了基于视网膜大脑皮层理论的图像增强技术研究,改进图像增强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Networks,简称5G)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 T)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Io T设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捷。而由于无线通信信号的开放性,使电磁波直接暴露在空间介质中,对通信系统造成了安全威胁。隐蔽通信是防护无线通信系统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法,传统上,对隐蔽通信的研究大量集中在网络层、链路层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