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清除颅内血肿对家犬脑出血模型皮质脊髓束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xt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在不同时间段清除颅内血肿的疗效,为临床选择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家犬25只,体重为10±2kg(雌雄不分),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利用家犬自体血注入脑组织构建脑出血模型,经 CT确定造模成功后将动物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M组,5只)及微创治疗组20只。微创治疗组又分为4个亚组,即6小时、12小时、18小时及24小时微创组;各组分别在微创手术治疗前、微创手术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以观察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和部分各向异性值(FA)值的变化;微创手术后2周处死动物,取家犬脑组织测定病灶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结果:脑出血微创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小时组、18小时组、24小时组与6小时组(3.2±0.83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16,P<0.05);脑出血微创手术后EB含量6小时组(4.0500±0.1840)与12小时组、18小时组、24小时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8.470,P<0.01);脑出血微创手术后,12小时组、18小时组、24小时组脑含水量与6小时组(77.4020±0.63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23,P<0.05);经DTI扫描发现,微创手术后6小时组皮质脊髓束恢复较其他组较好,与6小时组(0.5264±0.0091)和12小时组(0.5042±0.0106)相比较,18小时组、24小时组差异显著(F=27.585,P<0.01)。结论:早期进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可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同时还可以保护受损的皮质脊髓束,治疗效果优于其它时间窗。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联合应用多种危险因素预测过敏性疾病高危儿的价值;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筛查过敏性疾病
研究背景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全球性的、多发的精神疾病;由于其致残性和致自杀倾向性;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加重了社会医疗负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既往研究多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与未配戴者的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比例,并进行对比,了解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人眼角膜上皮细胞增殖修复的影响,从而为屈
背景  CD36是B类清道夫受体家族中的一种细胞表面蛋白;主要参与脂肪酸;葡萄糖和脂质的代谢;也作为一种小胶质细胞表面受体与β -淀粉样蛋白一起发挥功能参与神经损伤。进一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孤独症鼠行为及大脑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1)采用健康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在孕12.5天时,参照TomaszSchneider的方法,腹腔注射丙戊酸钠记为模型组;对照组母鼠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母鼠产下的仔鼠记为丙戊酸钠组(VPA组);对照组母鼠产下的仔鼠记为生理盐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