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原发性头痛是较为常见的神经科疾患,而原发性头痛中又以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最为流行,国外研究显示原发性头痛患者颈痛的患病率较高,但我国还没有关于原发性头痛与颈痛共患率的数据。此外对于原发性头痛患者,颈痛的危险因素也不得而知。在偏头痛急性期,颈痛可以作为头痛的伴随症状,但其中的机制以及对治疗的意义却较少有研究涉及。研究目的:通过对原发性头痛患者颈痛患病率的调查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为原发性头痛患者如何颈痛预防提供指导意义;通过比较偏头痛合并和不合并颈痛患者的特点,探讨颈痛在头痛急性期发作的潜在机制以及对于治疗的意义。研究方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头痛中心连续招募患有偏头痛及紧张型头痛的患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对患者颈痛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记录。同时根据访谈结果,将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三组,组1:偏头痛患者不伴有颈痛;组2:偏头痛患者伴有颈痛,但颈痛不会伴随急性偏头痛发作;组3:偏头痛患者伴有颈痛,且颈痛可以伴随急性偏头痛发作。然后招募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头痛无颈痛健康对照。在头痛缓解期,对所有3组偏头痛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颅周肌肉痛点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比较。研究结果:共有偏头痛患者158名(平均年龄37.23,女性128人81%),紧张型头痛167名患者(平均年龄40.34,女性95人57%)参与最后调查,偏头痛患者颈痛的年患病率为59.5%,紧张型头痛患者颈痛的年患病率为51.5%。经过统计发现,年龄(OR值:1.04,95% CI:1.01-1.09 p=0.04)与手机的使用时间(OR值:1.28,95% CI:1.05-1.56 p=0.02)为偏头痛患者颈痛的危险因素:对于紧张型头痛患者,性别(OR值:5.16,95% C1:1.75-15。28 p<0.01),年龄(OR值:1.06,95%CI:1.02-1.12 p<0.01),头痛频率(OR值:1.06,95%CI:1.01-1.12p=0.02),饮酒(OR值:3.90,95%CI:1.32-1 1.52 p=0.01),被诊断为慢性紧张型头痛(OR值:4.51,95%CI:1.10-18.38 p=0.04)为颈痛的危险因素。通过比较三组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的颅周肌肉痛点评分和颈椎功能,我们发现,第1组(即偏头痛不合并有颈痛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颅周肌肉痛点分值并无统计学差异(p=0.93);颈痛伴随偏头痛急性期发作的患者(组3)相比于组1(p<0.01)和组2(p<0.01)其他偏头痛患者具有相对更高的颅周肌肉痛点评分以及更差的颈椎功能。相比不伴有颈痛的偏头痛患者(组1),伴有颈痛的患者组2和组3具有更高的颅周肌肉痛点。此外颅周肌肉痛点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呈正相关。结论:1.在我国,原发性头痛患者具有较高的颈痛年患病率;2.偏头痛患者使用手机时间延长,可能增加患颈痛的风险;3.对于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频率的增加以及头痛的慢性化可能增加颈痛的风险:4.对于颈痛在偏头痛急性期发作的患者,颈椎功能较其他偏头痛患者更差,因此,这部分患者可能更需要颈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