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同种异体神经的基础上探索一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取5~8月龄的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各10只。A、B、D三组在手术制备面神经上颊支缺损后,A组行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与周围静脉伴行修复;B组行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不与周围静脉伴行修复;D组行自体神经倒置吻合修复组,亦不与周围静脉伴行;C组在同样位置的远近端分别切断面神经,但不破坏中段神经与周围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在切断处行端端吻合。于术后1个月观察各组神经移植处血管化情况,术后第3个月行A、B、C、D四组大体观察、移植段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移植段神经邻近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移植段神经的电镜观察、靶肌肉的运动终板计数,通过SPSS17.0软件对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各组不同手术方式的神经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术后喂养阶段所有实验动物未见死亡,手术切口未见感染,A、C两组面部表情肌对称程度优于B、D两组。术后1个月时A组实验动物移植端神经的再血管化明显高于B、D两组。A、B、C、D四组实验动物移植段神经的传导速度平均值分别为(56.21±10.53)m/s、(38.25±9.34)m/s、(61.11±9.71)m/s、(39.33±8.21)m/s,经过成组资料均数t检验,A、B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效果比B组好;A、C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得了相似的术后效果,C、D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效果比D组好;B、D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得了相似的术后效果。A、B、C、D四组实验动物移植段神经吻合口附近5mm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平均值分别为(18160.37±916.56)n/mm~2、(15307.26±932.64)n/mm~2、(18512.31±981.29)n/mm~2、(16211.37±956.91)n/mm~2。经过成组资料均数t检验,A、B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效果比B组好;A、C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得了相似的术后效果;C、D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效果比D组好;B、D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得了相似的术后效果。A、B、C、D四组实验动物右上唇肌肉的运动终板计数平均值分别为(7.15±1.89)n/HP、(5.09±2.11) n/HP、(8.12±2.15) n/HP、(5.33±2.08) n/HP,经过成组资料均数t检验,A、B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效果比B组好;A、C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得了相似的术后效果;C、D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效果比D组好;B、D两组所得实验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得了相似的术后效果。A、C两组实验动物移植段神经标本的电镜观察结果相似,B、D两组实验动物移植段神经标本的电镜观察结果相似,A、C组电镜观察结果均优于B、D组。说明周围静脉与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后的同种异体神经伴行的手术方法优于同种异体神经不与周围静脉伴行的手术方法,可以达到与自体神经原位吻合相似的术后效果。结论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与周围静脉伴行来修复家兔面神经缺损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与自体面神经原位吻合相似的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