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学者对话语标记语作了较多有意义的探索研究,但对话语填充语的专门研究还很少,而填充语是更容易被英语学习者忽略的一类标记语。本文笔者将基于文秋芳等人创建的口译语料库(PACCEL-S),抽样进行分析。该项目所收集的语料来源于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测试,全国近20所高校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语料库的建设,包括提供语料、转写文本、文字录入等建库工作,类似的语料库及其研究在国内外都比较少见。以此为研究对象,更具有广泛性、客观性,为话语填充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待解决的问题有如下三个:1)口译话语填充语如何分类?2)怎样在Levelt话语模型下分析出现话语填充语现象的原因?3)口译过程中话语填充语的语用功能是什么?本文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将口译语料库(PACCEL-S)收录的语料以年份为单位,即从2003至2007年的语料中各抽取10个样本,总计50个样本并借助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研究工具ParaConc来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和分析,笔者归纳出话语填充语的四大类别,并于表格中详细列举说明。Levelt提出的话语模型将话语生成分为概念化阶段、形式化阶段、发音阶段和话语理解系统,笔者基于此总结出话语填充语现象产生的原因:说话人关注他们在说什么以及如何说的,他们几乎能够监控他们言语中的各个部分,包括内容、句法、词的选择、语音形式、发音等,但是他们不能连续地同时关注所有这一切。注意力是选择性的,而且是波动的。说话人的注意力分配在哪里和情景以及任务有关,说话人会较多的关注某些失误或者不流畅的地方,此时的自我监控使得话语填充现象较为容易产生。笔者继而阐述了话语填充语在口译过程中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语用缓和、信息的修正与补充、延缓时间和因紧张而产生的无意义言语行为。本研究最后对口译教学提出了参考性建议。从研究统计的数据上看,由于现在的口译教材通常是书面化的口语、规范机械的语言,学生缺乏原汁原味的目的语输入和接触,导致中国学生所用填充语多为en、em、and...口译教师需强化口译学习者对话语填充语元语用特征的各种用法和功能的认识并在口译过程中合理运用,与此同时,口译教师还需注意母语对二语的影响问题及母语生成程序的迁移问题,提醒学生避免在口译过程中产生母语填充语。希望本研究能对口译教学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