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商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及优化探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近年来已成为商业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其研究学者大部分具有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背景.长期以来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以零售商业为主,批发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业比较少,这主要是由于零售业发展相对成熟,数据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获得,而批发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则相对不成熟和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本文也将以零售商业为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尽量在批发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论文系统总结了城市商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包括城市零售商业和批发商业的区位选择理论,以及商圈理论和人的消费行为理论等.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广州市商业空间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包括商业网点角度、商铺交易与价格角度、商业地产角度等.并在不同的地理行政层面上对各区的商业结构进行了总结,还采用了城市意向理论对广州市居民进行了商业空间结构的意向调查,最后对广州市商业郊区化进行了尝试,得出广州市商业空间出现多中心结构,并开始出现"二元繁荣"的商业郊区化现象.广州市出现这样的商业空间结构是一系列因素促成的,早期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产业、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政策以及城市人口变化和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一般而言,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监管力度是有限的,城市用地建设和规划性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常常发生改变,表现出来的就是向付租能力更高的行业转移,比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向商业的转移.商业的低进入门槛导致商业发展比较迅速,在市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商业的过度分布和恶性竞争,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本文对商业空间的优化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目的是通过商业网点在数量、规模和职能等方面的合理空间分布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后,论文对商业发展以及空间布局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点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南大学房产管理处信息化现状为背景,以实现房产管理一体化、规范化、网络化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了高校房产数据,并在提出使用基于OROB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校房产网络地理
本论文基于区域内部旅游地竞争与合作的并存、旅游区域空间范围的拓展等现象,并结合地理学、区域科学、旅游研究的新趋向,提出研究问题,即探讨旅游区域的空间演化过程、区域范围
目的地意象(Destination image)是旅游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对于游客目的地选择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影响到游客的满意度以及购后行为。海南拥有独特的热带气候
本文选择珠三角大都市圈北向拓展最有可能惠及的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希望通过超前谋划与引导,促进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的整合发展,促使之成为珠江三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陆地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严重。海洋开发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开发浪潮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向海洋要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的行动。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由于陆地面积广大、历史上农业大国所形成的“重陆轻海”的观念以及海洋环境知识缺乏普及等原因,国民海洋环境意识淡薄。而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使海洋开发加剧,沿海污染和生态环境
  本文提出了集成地籍信息系统的概念,即:架构于网络环境上、分而治之的、集城镇与农村地籍管理为一体、实现地籍信息高效共享的地籍信息系统。在这个框架下,从集成地籍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