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部缓坡带沙四上亚段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之一,其中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及膏盐岩等多种沉积体系交互发育,成岩作用与储层特征研究对于这种复杂沉积体系的油气勘探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发育12种岩相类型:灰色块状杂基支撑砾岩相、灰色块状含砾砂岩相、灰色交错层理中-粗砂岩相、灰色平行层理粉-细砂岩相、灰色块状灰质砂岩相、灰色块状砂质灰岩相、深灰色块状颗粒灰岩相、灰色块状生物格架灰岩相、深灰色块状泥灰岩相、灰白色块状白云岩相、白色块状膏岩相和深灰色块状泥岩相。沙四上亚段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以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为主,总体具有强胶结弱压实的特征。根据成岩阶段划分规范,研究区碎屑岩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碳酸盐岩则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成岩序列略有不同,但总体都经历了:压实作用→早期黄铁矿胶结/早期方解石胶结→早期溶解作用(方解石胶结物、长石等溶解)/石英Ⅰ期加大→晚期方解石胶结/方解石交代长石、岩屑、白云石/铁白云石交代白云石→晚期溶解作用形成次生孔隙。沉积成岩环境主要经历了酸性-碱性-酸性-碱性-酸性的多期次变化。沙四上亚段储层主要发育10种孔隙类型:粒间孔、生物格架孔、遮蔽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层间缝、构造缝和溶缝。其中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最为发育。优质储集体主要发育在2000m~2650m的深度范围内,其岩相类型主要为:灰色平行层理粉-细砂岩相、灰色交错层理中-粗砂岩相和部分灰色块状杂基支撑砾岩相,以及灰岩相中的深灰色块状颗粒灰岩相和灰色块状生物格架灰岩相。沙四上亚段共识别出6种成岩相类型:弱压实弱胶结中溶解相、中压实中胶结强溶解相、中压实中胶结中溶解相、弱压实强胶结中溶解相、中压实强胶结中溶解相和强压实强胶结弱溶解相。其中,前四种成岩相类型可做优质储集体。综合岩相、成岩相与沉积相研究成果,认为优质储集体主要发育于以下沉积相带内:碳酸盐岩滩坝微相、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以及两侧能量相对较弱的碳酸盐岩沉积区。
其他文献
火山岩油气藏是一种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随着各大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火山岩(含火山碎屑岩)油气藏已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目前针对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物理分析还不够成熟,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储层流体识别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针对火山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等特点,研究了火山岩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岩石物理模型;针对火山岩叠前CRP道集资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研究;在
黄骅坳陷是在华北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前古近系已成为其重要的勘探领域。燕山期作为华北东部重要的变革期,其构造发育特征对燕山期地层展布与沉积格局、古生界和三叠系的剥蚀与改造以及新生代的盆地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本论文以黄骅坳陷燕山期构造发育特征为研究内容,系统研究燕山期的构造特征,揭示研究区燕山期古构造格局及盆地发育特征,旨在为黄骅坳陷前古近系油气勘探提供借鉴。黄骅坳陷中生界可划分为下-
准噶尔盆地南缘处于北天山山前,是西部的一个典型叠合前陆盆地油气聚集区。本文以野外地质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构造控藏理论为指导,对南缘中西部三排背斜带的构造样式、构造油气藏解剖、圈闭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明确了断裂控藏作用,并总结了南缘中西部的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南缘主要发育以压缩构造为主的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样式整体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整体的勘探和研究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综合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在相标志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探讨了富县探区延长组下组合油层组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规律。以研究区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为指导,通过运用镜下薄片的鉴定结果,并结合X-衍射粘土矿物含量分析,以及利用扫描电镜、压汞试验等室内实验所
本文以胜利滩海地区新近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了滩海地区垦东12块、孤东七区西、埕北22块三个典型区块,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对关键井岩心精细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资料、测井资料厘清各典型区块沉积相类型,建立相应的沉积相模式,最终明确河流砂体叠置模式与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分汊河、曲流河三种河流类型。其中垦东12块、孤东七区西以及埕北22块馆上段沉积早期以及垦东12块馆
临北地区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邑大断层东部撒开端,分割滋镇洼陷和临南洼陷。临北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断层极其发育,形成一系列复杂小断块,使研究区呈现出复杂的构造特征,为进一步勘探带来了困难。本文旨在分析临北地区的断裂分布特征及形成演化规律,对小微断层识别标志进行总结,并对不同规模、性质的断层进行封闭性评价,以此分析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本篇论文主要借助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结合井资料,对地震剖面进
杭锦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勘探的重要阵地,其上古生界地层发育大规模的致密砂岩气储层,但杭锦旗地区储层发育规律不明,改造过程复杂,空间上表现出非均质性强的特征,有利储层的控制因素和平面分布特征是当前研究的难点。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包括实测物性数据在内的分析化验资料、以及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合碳氧同位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重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结合前人已总结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鲁西地块中生代以来拆离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采用相似性理论,分析研究区中生代以来拆离断层深部发育模式和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区拆离断层走向为NW向和近EW向,由南到北近平行排列,浅部倾角较大,在深部倾角逐渐变缓并拆离滑脱,控制了凹陷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断层中常见断层角砾岩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尚未发现工业油气流。中部隆起区中-古生界是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重点。但是,由于缺乏钻井,中部隆起区中-古生界地层发育情况、沉积相类型及演化一直处于推测阶段,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本论文以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首钻-CSDP-2全取心井(全球海洋科钻全取心最深井)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观察、古生物鉴定、薄片鉴定、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等方法,结合下扬子板块苏北-南
为了能够更好地预测低勘探区砂砾岩的展布,利用三维地震、钻/录井、岩心等资料,系统分析渤中凹陷沙东南地区古近系砂砾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在利用地震反射特征、测井、岩心识别层序界面的基础上,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T8,T5,T2),3个三级层序界面(T3,T3M,T3U)。通过单井层序地层分析、连井层序地层分析、井-震结合分析,建立渤中凹陷沙东南地区古近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综合运用常规地质手段(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