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111)上FeOx、CoO和NiO模型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和CO加氢制备乙醇和C2含氧化合物的反应是两个研究热点,对于解决当代面临的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都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但对于这些催化反应的机理、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等问题仍未有明确的结论。本论文拟通过构建NiO/Rh(111)、CoO/Rh(111)模型催化体系,利用XPS、LEIS等表征手段研究丙烷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和活化的活性中心位;通过构建FeOx/Rh(111)模型催化体系,利用XPS、LEIS、LEED和IRAS等表面科学方法,考察CO加氢反应的性能与催化剂结构的关系,阐明Fe助剂对Rh基催化剂的促进作用机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采用后氧化法在Rh(111)表面制备了层-层模式生长的NiO薄膜,结果表明亚单层的NiO以2D模式生长,存在O-Ni-O的三层结构。多层NiO具有类体相NiO的结构。亚单层的NiO在氧化过程中发生团聚,从2D模式转变为3D团簇。NiO膜的热稳定性与膜的厚度有关,亚单层的NiO膜分解的起始温度较多层NiO膜低约200K。NiO膜完全还原后表面均可形成Ni-Rh合金。丙烷与NiO膜的反应表明:反应过程和丙烷活化活性位与膜的厚度有关。在多层NiO膜上,丙烷还原反应存在诱导期,且需要较高压力和较高温度条件;而在亚单层NiO上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就可完全分解,并且反应没有诱导期的出现。多层NiO与丙烷反应需要在NiO表面产生氧缺陷位,从而产生NiO-Niy、的丙烷活化位;亚单层NiO在与丙烷反应时,基底Rh参与了丙烷的活化,其反应位可能是界面的NiO-Rh。二、采用反应蒸着法在Rh(111)上制备了层-层生长的CoO薄膜。热稳定性考察表明:在氧气氛下,923K时其CoO膜可能发生了团聚,从层状结构转变为岛状具有类体相结构的CoO团簇。在真空中,单层和亚单层CoO膜623K开始分解,而多层CoO膜约823K时发生团聚、923K时开始发生分解,在1023K温度条件下仍未能完全分解。丙烷与CoO膜的反应表明:在多层CoO膜上,反应需要在较高压力和温度进行;而在亚单层的CoO上所需的丙烷压力和还原温度条件则温和得多。与丙烷的反应过程中单层和多层的CoO均发生了团聚,基底Rh参与了丙烷的活化,其反应可能是在CoO-Rh界面处进行。三、采用反应蒸着法在高温低氧压条件下制备得到FeO1-x(x<1),该氧化物在Rh(111)以二维模式生长至1ML,且形成了具有O-Fe-Rh的双层结构。其在真空条件下较稳定,在氧气氛下623K时转变为具有O-Fe-O-Rh三层结构的FeO2-x(x<1),当温度升高至923K时又恢复为FeO1-x。说明两者在不同温度和O2压力条件下,可以发生可逆的转变。随后采用反应蒸着法,在富氧气氛中,623K温度下制备了 FeO2-x(x<1)膜,该氧化物在Rh(111)上可以持续沉积。利用制备得的两种模型体系考察其CO加氢反应性能:与30Torr 2:1的H2:CO反应混合气,在275℃反应1小时后,反应评价结果表明Fe的添加有利于提高乙醇选择性并抑制CH4的生成。通过AES表征,发现FeOx均被还原成金属Fe,IRAS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形成了 Fe-Rh合金,从而改变了 Rh催化剂的活性位的数量和性质。当FeOx覆盖度为1ML时,其反应选择性最佳。此外,在反应过程中,Fe的掺杂提高了反应中C2H4的选择性,可能是由于在反应中形成了 FexCy的活性相,在FeO2-x/Rh(111)体系中,超过1ML覆盖度时,FexCy大量存在,抑制了CO加氢反应乙醇的生成。
其他文献
潮间带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严酷的生态系统之一,正受到全球变暖的严重影响,多种潮间带生物已经出现分布区迁移甚至局域灭绝。为分析和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潮间带生物分布区迁移和种群动态,急需深入阐明潮间带生物对温度变化的生理和进化适应。本研究主要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无氧代谢在潮间带贝类温度适应中的意义?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潮间带贝类地理种群?生理和进化适应在潮间带贝类应对气候变暖中的作用?本文结合生理生态学和
蛋白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磷酸化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构象、活性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对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是,总的来说,对于磷酸化的研究集中于O-磷酸化。一些研究表明N-磷酸化修饰在生命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组氨酸的磷酸化在响应外界刺激的“双组分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精氨酸磷酸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全球连片裸露碳酸盐岩面积最大的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区域内存在极其严重的石漠化现象,对生态及经济危害巨大。土壤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它们参与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物质转化,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对土壤环境修复与净化等起到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变代谢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对于土壤环境、地上植被等变化十分敏感,能有效预示生态系统状态的演变,对解析生态
鉴于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数码显示(digital display)与固态照明(solid-state lighting)等诸多技术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OLED材料(包括发光材料、电荷输运材料、电极材料、取光材料、封装材料等)的设计与研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OLEDs依赖于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现
自噬作为一个分解代谢过程,主要通过自噬小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去降解胞内物质,聚集的蛋白以及细胞器。自噬反应在应答各种刺激时(如营养缺失,缺氧,离子辐射,抗癌药物等)能够快速地上调使细胞能够及时地获得能量与合成元件以应对各种压力。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自噬地发生主要是促进细胞的存活,然而在一定地条件下,自噬也会导致细胞走向死亡,但是具体的机制仍然不清楚。RhoB是小G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参与到调节各种细胞生
原绿球藻是目前已知的数量最多、细胞体积最小的产氧光合微生物,可以占到寡营养热带和亚热带海区光合生物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近50%,是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原绿球藻可分为高光适应(HL)和低光适应(LL)两大生态类型。HL型原绿球藻主要分布于海洋真光层的上层,主要包括HLⅠ和HLⅡ,分别适应低温和高温环境。HL型原绿球藻占全部原绿球藻的93%,而其中又以HLⅡ型占绝大部分。LL
电子二极管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了整个电子信息时代的进步,类似地,热整流现象的发现与应用也将推动新能源社会的迅猛发展。热整流现象是材料(或结构或器件)的一种重要物理属性,寻找合适的材料、结构和研究方法对热整流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一方面,随着电子器件功率的不断提升,对热能的调节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保温、储能设备、热二极管等器件的开发,也需要具有高热整流效应的结构来支持。我们通过对不同微纳结构
丙烯腈是一种可用于纤维、树脂、橡胶等合成的重要化工原料。采用价格更便宜、来源更广泛的丙烷代替丙烯通过直接氨氧化制备丙烯腈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丙烷氨氧化反应是一个强放热反应,反应热的快速转移,减少催化剂床层热点的产生是实现其工业化的关键之一。本文利用微通道反应器优异的传热性能,系统开展微通道反应器中的丙烷氨氧化制丙烯腈的研究,以期为其应用提供有益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MoVTeNb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
水声信道是极其恶劣的无线信道,不仅随着时-空-频变化,而且存在大量的海洋背景噪声,给水声通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道估计可为信道均衡器提供先验信道特性,信道均衡器的优化构造可提高通信性能。因此,精确的信道估计显得尤其重要。水声信道是典型的稀疏信道,因而其估计问题可转换成稀疏信道重建问题。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可以提高信道估计性能,但是在较短的训练长度或者较低的信噪比下,传统的稀疏信道估
甲烷水合物又名可燃冰,是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洁净能源,我国于2017年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神狐海域进行的甲烷水合物试采活动获得成功,标志着人类离甲烷水合物大规模商业开采利用只有一步之遥。甲烷水合物的保存需要稳定的温压环境。温压条件的改变会导致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释放的甲烷气体向上部地层、海水甚至大气之中逸散。地质历史上甲烷水合物的大规模分解曾导致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甚至生物灭绝事件。在非甲烷水合物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