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死因。因此,良好的血压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但在绝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血压却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目前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中医机理以及治疗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的证候学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1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病例的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一、文献研究 查阅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中西医文献,对其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发现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透析超滤治疗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许多局限性。现代医学对维持性透析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关于维持性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中医机理以及治疗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的证候学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证候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是开展中医药临床干预措施研究的基础。 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医证候研究、辨证治疗研究、基本方治疗研究(以方测证)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尿毒症最常见的正虚证候是脾肾阳虚证,其他常见的正虚证候是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常见的邪实证候为湿浊证、水停证、血瘀证、湿热证。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正虚证候是脾肾气虚证,其他常见的正虚证候是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常见的邪实证候为湿浊证、血瘀证、湿热证、水停证。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中医证候是阴虚阳亢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和痰湿壅盛证,另外还可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最常见的兼证为血瘀证。 二、临床研究 本研究采用朱文锋教授“症状计量辨证”方法对1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病例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其中医证候规律。 本研究中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1;发病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84岁,发病年龄在30~80岁之间者较集中,占93.33%,平均年龄为57.89±13.78岁:导致肾衰的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其次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高血压分级以3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为主,占84.76%;透析龄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6年,平均3.41±0.36年;透析频率每周透析3次的占50.48%,每周透析2次的占39.05%,每周透析1次的占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