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舞蹈学专业课程是舞蹈文化知识传承的载体,是实现学校舞蹈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也将逐渐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但是,从目前来看,舞蹈学专业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首先从学理层面对其学科基础进行扎实的分析与论证,找到确立其学科属性的坚实依据。在此过程中,基于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涉及的是一个学科群,因此需要充分运用跨学科视野、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和科际整合的整体思维来进行融合性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对当下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的实践进程做深入的了解,认清其发展的方向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症结所在。在此学术背景与课程实践前提下,舞蹈学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且极为迫切。舞蹈课程研究需要从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两个向度展开,运用交叉学科和视域融合的方法,在一个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下,对舞蹈学专业课程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课程实施情况调研,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舞蹈学专业课程发展的理念与方向。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系统论等学科理论是舞蹈学专业课程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研究应该在多维度视野下进行,这就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了这几个学科对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的影响、与舞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舞蹈学专业课程中的运用,在其基本原理与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研究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还需要发达国家的舞蹈教育和国内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的调查结果进行深度解读,并对舞蹈学专业课程的现实审视和反思,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研究了课程存在的症结、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发展的方向。根据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其其基本规律,课程研究必须的三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舞蹈教育能力培养优先的理念和突出舞蹈实践的理念是这三个理念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的精神内核。从课程实施和优化的角度,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优化和构建包括课程目标的重建与课程价值重构,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标准和具体措施,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方案以及课程价值评价的标准等。通过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探索,从宏观上把握舞蹈学专业课程的改革方向,摆脱狭隘经验的束缚,促进学科体系和课程研究更为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