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南沟金铜铅多金属矿床熊耳山地体的西段新发现的一个小型矿床。矿床亦位于熊耳山金、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北亚带。本次研究工作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掌握该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床地球化学等研究工作,重点分析了小南沟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总结了小南沟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并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找矿标志,对小南沟金铜铅矿床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时代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华群片麻岩,流体主要来源来自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成矿动力主要是岩浆活动提供的热动力和构造驱动力。通过以上工作,得出如下认识:(1)矿区内存在的矿石类型有四类:①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以金矿化为主;②构造蚀变岩型铜矿,以铜矿化为主;③构造蚀变岩型铅矿,以方铅矿化为主;④石英脉型铜矿(2)矿床明显受压扭性逆断层构造控制,矿体产状总体较陡,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同时,受多期构造影响,矿体呈扁豆体状分布且倾向上加深,沿倾向方向上发生侧伏。(3)矿化强烈地段,围岩蚀变较强,可观察到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晚期碳酸盐化。其中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为硅化和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为后期,与断裂蚀变带关系密切,可以作为近矿找矿的标志。(4)沟系次生晕化探异常的空间位置与矿化带位置吻合较好,在地质勘查控制的主矿体赋存集中地段均有异常反映,异常的规模与矿体的规模有一定的对应性,在以后勘查工作中,对预测矿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5)EH-4测深对于区内寻找构造破碎带有重要的作用,野外工作时数据质量的控制以及后期的地质解释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圈定了两个靶区:即①金沟金银铜多金属找矿靶区和②永乐沟铅金属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