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广义上最常见的旅游资源,是任何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用地的需求量也持续猛增,旅游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旅游用地概念和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有关旅游用地的相关布局较为薄弱,导致旅游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性差。同时,我国开发旅游用地时只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而忽略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环境带来影响,旅游用地“承载量”定量研究缺乏,过度开发旅游项目使得对旅游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旅游用地规划与管理面临着困惑与挑战。本文选取丽江雪山古城旅游资源区作为研究样区,试图将“旅游环境容量”引入旅游用地规划中,在旅游环境容量评价基础上提出旅游用地规划优化布局和调控措施。研究成果对丽江旅游用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本文首先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提出旅游用地分类新体系,并对研究区旅游用地进行新体系用地分类,归纳旅游用地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其次,将“旅游环境容量”引入到旅游旅游用地规划、管理与调控研究中,利用“旅游环境容量”将接待旅游者人数与旅游用地面积之间的“人地关系”定量化,建立旅游环境容量测算评价体系,并对研究区内的三个核心旅游景区:玉龙雪山冰川地质公园景区、拉市镇高原湖泊湿地景区、丽江古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将三个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容量作为研究区域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结果,即研究区域旅游用地“承载力”。最后,基于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综合结果,构建线性规划模型,确定研究区域最优旅游用地规划方案,并提出研究区域旅游用地规划调控措施,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功能区:玉龙雪山观光综合旅游区、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东南乡村旅游综合休闲度假区,拟定了基于旅游环境容量的旅游用地优化布局。本文探讨将“旅游环境容量”理论引入旅游用地研究与规划中的可行性,并为丽江市旅游用地规划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