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是世界文明进步的绚丽文化标志和社会人文现象,有着独特的运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在我国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的篮球主项提高课学生是篮球运动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篮球教学和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工作者。对篮球主项提高课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向等多方面反映,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产生的原因,为深化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篮球项目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为适应篮球运动教学和训练的更高要求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寻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篮球主项提高课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分析,寻找学生良好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得出结果如下:1.高等师范院校篮球主项提高课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学习积极性高,尤其是篮球技战术的练习。学生的个体认知水平、学习的兴趣与需要、现实就业的需求是学习的动力,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学习氛围、学生的文化基础、兴趣与课程的符合程度。大四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性比大三学生更明显。2.课余练习和对抗性比赛是提高篮球学生技战术能力的主要途径,篮球学生重视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实践演练,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练习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所学技术组合内容,对技战术练习的计划性不强,训练方式方法不合理,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总结和做法,不能够正确的评估自己技战术水平。篮球主项提高课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公共课学习途径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网络和图书馆成为专业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但利用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为公共课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是学习方法不得当。3.篮球技能提高课学生的技战术学习行为是学生练习篮球技战术过程中自己内部心理内容与机能特征变化的外在表现,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动力,是由个体或社会的需求,引起对客观事物的追求或倾向关系的反映。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形成了对待这些事物的意向和态度。各种不同的意向和态度制约着人的认识活动。学生的心理状态是特定的时间里心理活动的综合的表现,由于外界的刺激和学生的认知不同,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并伴随着不同的行为表现。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学生篮球技战术学习行为心理状态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部分。篮球技能提高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没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特点,合理的运用学习环境中的有效因素。4.篮球技能提高课学生组织教学和竞赛的锻炼机会少,教育实习是最好的一次锻炼机会,学生的学习表现积极。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组织教学和竞赛的理论知识,但是联系实践活动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参加篮球裁判和规则学习的机会少,缺乏裁判执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