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过去的生产生活资料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继而城市的生产、生活空间也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城市中的传统民居也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受到建造时社会发展、经济水平、营建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传统民居与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及居民生活需求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大到有些古城大规模、城片区拆除传统民居造成宝贵城市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小到居民开始自发的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和专业的引导,改造的方法不够规范,使得传统民居出现了许多与现代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甚至有些传统民居存在改造效率低下,造成传统民居失去了其原有的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传统民居的适应性改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提升传统民居建筑的使用性能,使传统民居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同时,与现代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居住需求相互适应,使得城市风貌得以有效保存。本文首先对传统民居适应性改造相关理论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梳理了传统民居适应性改造相关理论,即传统民居保护理论、既有建筑改造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并阐述了传统民居在社会背景、材料、审美、技术等方面的历史局限性。其次,选取了阆中古城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阆中古城的自然地理特征、特色地域文化、选址布局和平面形态、传统民居的发展演变以及其类型、平面和细部进行了分析。从传统民居的空间功能、安全性能、居住环境、现存风貌及环保节能五个方面,寻找传统民居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并进行分析。第三,以建筑群体改造、建筑单体改造、城市旅游属性改造为方向,通过相关案例借鉴从优化空间功能、提升安全性能、改善物理环境、延续地域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得出改造方法。针对在传统民居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其所处的历史地域环境,明确了在进行适应性改造时应遵循安全实用、经济实用、风貌协调、生态节约四个原则。从社会、文化、经济、科学四个方面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明确改造价值及意义。并针对传统民居功能类型、改造技术、生活问题三方面进行适应性改造研究,阐述了传统民居相应的适应性改造方法。最后,结合古城内的一处民居进行改造实践,从而来展示传统民居适应性改造方法的运用及成果,并总结反思改造方法与实际情况存在的诸多矛盾。然后对前文提出的适应性改造方法进行整理,形成阆中古城传统民居改造方法菜单,以期望对古城传统居民的自发改建做出积极的规范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