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艾灸对糖尿病性溃疡大鼠血清TNF-α、IL-6的影响,初步探讨艾灸对糖尿病性溃疡的作用机理,为治疗糖尿病性溃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将1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区间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35只和糖尿病模型组105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柠檬酸钠缓冲液溶解)诱导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第8周末,选用90只造模(糖尿病模型)成功大鼠按照体重区间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30只、艾灸治疗组30只和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对照组30只。另选取3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进行创面制备,复制糖尿病溃疡大鼠模型。 艾灸治疗组与TDP对照组治疗时均将实验大鼠竹筒固定,暴露创面。各组均先用0.01%呋喃西林液轻轻擦拭创面,艾灸治疗组每次施灸时间为20min,TDP对照组照射时间每次20min。治疗结束后两组创面局部均外敷两层生理盐水纱布,按创面大小剪成小块贴于创面上,加盖两层消毒干纱布,胶布“丰”字固定,每日治疗1次;空白组与模型组创面局部外敷两层生理盐水纱布,按创面大小剪成小块贴于创面上,加盖两层消毒干纱布,同前法固定。每日换药1次。 各组大鼠创面造模后3d、6d及12d观察创面的大体情况,并计算出各组创面愈合速率。并于创面造模后3d、6d及12d,每组分别取10只大鼠,麻醉后取相同点位创面组织。腹主动脉采血备用。血清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ELISA检测,组织固定进行病理检查。 结果: (1)创面愈合大体情况:观察造模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空白组愈合情况最佳,艾灸治疗组和TDP对照组大鼠创面较红润,可见散在生长的肉芽颗粒,模型组大鼠创面苍白、愈合缓慢。 (2)创面愈合速率:与空白组比较,空白组3d、6d、12d创面愈合速率高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治疗组3d、6d、12d创面愈合速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DP对照组比较,艾灸治疗组3d、6d、12d创面愈合速率高于TDP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HE染色显示:创面造模后3d,空白组创面组织中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而糖尿病创面模型组创面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很少。创面造模后6d,可见空白组、糖尿病创面模型组的创面组织中均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创面造模后12d,可见空白组创面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数量较自身组第6d时已明显降低,而模型组创面中炎性细胞浸润密度降低不明显,且模型组的炎性细胞浸润密度明显高于空白组。艾灸治疗组创面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密度比自身组第6d有所下降,且模型组的炎性细胞浸润密度高于艾灸治疗组。Masson染色光镜下蓝色显示胶原纤维,创面造模后3d、6d、12d,空白组胶原纤维生长情况优于糖尿病创面组。 (4)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创面模型组第6、12d血清TNF-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治疗组第6、12d血清TNF-α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创面模型组第3d血清IL-6含量明显下降,第6、12d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治疗组第12d血清IL-6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艾灸能明显缩小(SD)雄性大鼠的创伤面积,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并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能促进大鼠糖尿病性溃疡创面的愈合。 (2)艾灸可能是通过调控溃疡局部炎症细胞,改善溃疡局部胶原纤维生长等,达到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的目的。 (3)艾灸能对糖尿病溃疡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产生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促进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恢复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