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对话——对霍耐特与弗雷泽政治哲学辩论的反思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既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也是当代社会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范式。作为当代重要的思想流派,它的主旨是要通过社会现实的批判诊断,寻找实现人类更好生活的愿望和途径。从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到当代批判理论家,批判理论已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在近一个世纪中,它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和理论。不论是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的批判,还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都是对现代性的批判诊断。今天许多活跃在西方思想界的思想家属于这一流派的第三代,在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政治的时代,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批判理论传统的精神,同时也力图在新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和发展这一传统。  从当代批判理论传统的发展来看,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哲学的凸现。在这里,社会政治话语的背景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社会不公和非正义的焦点和核心是什么?社会冲突的根源、性质和特点有哪些?如何构成一个既符合人类对正义的规范期待又与社会现实的经验背景有内在关联的政治哲学框架?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两位当今西方批判理论的重要思想家——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袖人物阿克塞尔·霍耐特与美国女权主义理论家南茜·弗雷泽的争论及其意义。本文的标题是“正义的对话”,这里包含二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系统考察霍耐特与弗雷泽对正义的不同思考和理论交锋。其二,这一理论交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和不同观点,对我们思考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这一理论对话中,我们不能仅仅作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成为参与者。因此,本文包含三个方面:  在第一章中,笔者主要结合霍耐特与弗雷泽合著的政治哲学对话论文集《再分配,还是承认?》展开对其各自理论范式的综述,亦即霍耐特以承认为核心的“规范一元论”以及弗雷泽以“再分配”和“承认”为两维的“视角二元论”。在本章中本文想指出,正是对于“承认”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两位学者在平等与差异、经济斗争和身份政治等话题上的分歧。  第二章首先评述了透过这场政治哲学对话,霍耐特与弗雷泽的理论所折射出的各自的得失,然后结合二者在《再分配,还是承认?》之后发表的最新论著品评其理论走向对于今日批判理论发展之意义。  第三章在前两章论述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整合霍耐特与弗雷泽理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然后在结合霍耐特和弗雷泽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2×3”的正义构架并尝试用其解决由弗雷泽等人提出的“赋权悖论”,以系统地完善和发展他们的正义理论。
其他文献
虚拟实验以其崭新的特点和应用魅力深深地吸引着科技界的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它的发展。当今,虚拟实验正在成为人类探索自然和人工世界的一种新手段,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它对科学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日本文化的核心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至今仍影响着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而在神道的发展历史上,作为
学位
心灵哲学在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约翰·塞尔以其“生物自然主义”在当今的心灵哲学领域独树一帜。本文以叙述、评价约翰·塞尔的生物自然主义为主要任务和
作为社会生活的必需要素,社会秩序与每个社会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建构合理的社会秩序、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在人类思想史上,社会秩
学位
就业乃民生之本,保障乃民生之安,劳动保障工作事关十三亿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之一,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现代科学技术象征的信息技术,早已渗透进入们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