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翻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配音译制是影视翻译的主流形式之一。近年来,译制片越来越注重译文的口语化和生动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通过模仿本土的口语风格使译文变得自然流畅,这是译制片的一大挑战。译制片的语言是一种虚构的语言,在虚构的语言中使用话语标记语可以使对话连贯、传达译者的意图以及增加译文的生动性。但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话语标记语并非一一对应,意思相同的话语标记语可能有着不同的语用意义,从而造成翻译上的困难。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译制片中话语标记语的翻译问题,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再现译制片语言的口语化和生动性。这个现象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因为语言具有三个特征,即商讨性、变异性以及顺应性。对语言使用过程的研究可从四个角度方面进行,包括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为了满足成功交际的目的,语言使用者应根据语境和语言结构作出动态顺应,在可选择的项目中作出灵活的变通。在顺应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对比美国动画片《疯狂原始人》的源文本和配音文本,从顺应论的四个研究角度系统分析译制片中话语标记语的翻译问题,探讨在译制片中如何处理话语标记语从而再现译语的口语化和生动性。首先,作者会对《疯狂原始人》中使用的话语标记语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为下文的分析做铺垫。然后,作者通过案例分析从语境关系顺应的角度研究电影配音中话语标记语的翻译问题,语境关系顺应包括交际语境的顺应和语言语境的顺应。交际语境的顺应包括四个方面:语言使用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还有心理世界;语言语境的顺应包括篇内衔接、互文性和线性序列。其次,作者从语言结构顺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语言、语码和语体的选择以及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再次,作者进一步探讨语境与语言结构的动态顺应,这会影响译者对源文本的理解和翻译。最后,译者在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将被用来解释其在翻译话语标记语时做出的选择。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配音翻译中,译者要有语境意识,必须将语境和语言结构的动态关系考虑在内,采取灵活的策略,选择恰当的语言来翻译话语标记语,从而成功再现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意义以及译文的口语化和生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为影视翻译中话语标记语的翻译研究提供启发,并对日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