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终以满足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点。旨在推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新的要求与期待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置于新的发展背景下。本论文以基础教育新课程作为逻辑起点,力图在全面理解新课程的前提下,将新课程对中小学教师新的期待作为全文展开的中心线索,并以此作为基本依据来探讨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 基础教育新课程以学生的健全发展为价值取向。围绕这一价值取向,新课程将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的课程内容拓展到整个生活世界以提供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并且通过减少学科门类、加强科目整合、突出综合实践课等具体措施力图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与以往将师生层面的课程实施理解为简单的“授——受”活动不同,新课程主张将其看作师生主体进行意义诠释与价值认同的动态过程;并积极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作为课程从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中介,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价值取向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下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方式,新课程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期待中小学教师能以新的角色走进新课程,期待他们能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由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积极建构者、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个体劳动型教师转变为合作型教师。 显然,基础教育新课程对中小学教师这一系列新的期待为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此背景下,可以从课程目标取向、课程体系所应遵循的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及组织、课程形态的结构优化等方面尝试构建一个既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且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在于以帮助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为基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及体验性原则。涉及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技艺、教育科研、基础教育改革、学科知识与文化知识拓宽等七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是该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为了使这七大类课程内容真正具备课程的功能还须对它们进行合目的性的编排与优化,将它们组织化、结构化为体现一定价值取向、具有特定功能的具体课程或课程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课程形态,优化课程形态结构,从而最终构建起一个整体优化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其他文献
阐述HTF5980A底盘油气悬架的结构、工作原理,基于Amesim平台,详细讨论油气悬架各个部位的建模方法,建立其仿真模型,计算连通式油气悬架的动态特性,并与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针对微网系统中各分布式电源,尤其是储能电源有功、无功功率可调度的需求,该文以单相储能逆变器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先进的数字锁相技术的间接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精确
我国是当今世界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用户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常态化生活方式。网络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有些
交际法语言教学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日益占据着主导地位,也出版了大量相关文献。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大多数人所做的研究是在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前提下进行的探讨。众所周知
中学数学教育是重视数学理论,还是强调数学应用,这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面对新世纪,人才的竞争乃是智力的竞争,思维训练将是“基础教育的重大任务”。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呈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学生由于对家乡地理环境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很希望认识这些事物和现象的全貌及其发生发
第三人原因致害下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的竞合问题,源于现代救济体系对同一损害的不同评价和规范。比较法上存在选择、取代、兼得、补充四种立法模式。我国相关立法呈现出分散
一、国内银行十年(一)解放战争时期的银行生涯1945年8月至1954年,是我从部队到地方,在国内银行工作的十年。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当时我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