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各种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心律失常的总称,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等。本病以持久的脉缓为主,患者常伴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畏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心源性猝死等。目前现代医学只能以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对症处理,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多,疗效差,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患者只能在发展至严重的阶段时行价格昂贵的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应对灵活、及时有效的优势,其副作用低,不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价格低、易普及,在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的突出优势是无可替代的。探讨安全、有效、廉价的中医治疗方法,在疾病早期阶段给予有效干预,使患者免除手术的风险,节约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及经济效益。增率复脉汤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心内科所自拟,具有益气温阳活血的功效。近年来应用近百例,可以使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明显提高,同时显著改善患者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毒副作用。本研究对增率复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作出进一步的验证与评价。本次试验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门诊病人为对象,将符合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增率复脉汤免煎颗粒剂口服,对照物口服不含药物活性成份的颗粒冲剂,其外观、形状、颜色分别与上述试验药物相同。疗程21天,服药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在试验前、试验中每周、试验后记录平静心率、心电图、中医症候,试验前后各记录一次动态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共46例患者接受治疗,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前,试验中每周,及试验后的平静心率、中医症候评分以及各项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SD)表示,其中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如下:1、治疗前,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的平静心率均值、中医症候项评分、血压、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治疗前的各项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别。3、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平静心率均值、中医症候项评分均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增率复脉汤治疗阳气虚衰、瘀瘀血内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4、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平静心率均值、中医症候项评分均值比较,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部分有效。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静心率均值、中医症候项评分均值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部分中医症候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平静心率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后,在中医症候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是在平均心率增加程度上,两组的疗效一致。6、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压、生化指标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增率复脉汤对血压,肝肾功无明显影响。通过本次试验,证实了增率复脉汤对阳气虚衰、瘀血内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确的治疗作用,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平静心率得到明显提高。有必要对药物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而且针对本研究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需要进一步进行。